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低中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睢清清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 010010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导向。传统的单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逐项训练,难以全面承载素养培育的综合要求。尤其在低中段教学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的关键期,更需要一种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学习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设计连贯任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与审美方面的协同发展。

一、整体规划单元目标,明确素养发展指向

大单元教学的关键在于从整体视角设计单元目标,确保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的素养发展协调统一。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把握单元主题与各篇课文的内在联系,找出四维素养的有机结合点。这种规划不是简单叠加单篇课文目标,而是要考虑素养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形成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以部编版一年级“友情与快乐”主题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三篇课文。在制定单元目标时,可以从四个维度展开:语言维度重点学习对话表达和动作描写的词语;思维维度培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能力;审美维度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温暖和分享的快乐;文化维度渗透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这四个维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融,比如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时,学生既积累偷偷地、飞快地等描写动作的词语,又分析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特点,感受互相帮助的友情,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的道理。

具体目标设计要体现递进性。基础层目标包括正确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提高层目标包括用积累的词语描述人物行为;拓展层目标包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友情的理解。这样的分层设计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单元目标的表述应当具体可操作。例如将理解课文内容改为能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具体事例;将体会友情改为能用快乐、开心等词语描述和朋友在一起的感受。这样明确的目标便于教师观察评估,也让学生清楚知道要达成什么学习成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单元大目标合理分解到各课时。第一课时可以侧重识字朗读和整体感知;第二课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第三课时拓展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对友情的看法。每个课时的目标都是单元整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系统规划,使单元教学形成清晰的素养培养路径。

二、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任务驱动型活动

教师需要围绕单元主题设计连贯的情境,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为有机整体。这种情境不是简单的教学装饰,而是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主线,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真实场域。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因此情境创设要直观具体,任务设计要富有趣味性和操作性。以部编版二年级“秋天”主题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课文,教师可以创设小小秋日探秘家的情境,设计系列探究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寻找秋天的足迹。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或社区里的秋天变化,收集落叶、果实等实物。课堂上结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梧桐叶,比较不同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变化。通过触摸、观察、描述等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金色巴掌”的比喻,还积累了关于秋天特征的直观经验。第二个任务是录制秋天的声音。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时,引导学生回忆和模仿秋风声、落叶声、蟋蟀鸣叫声等,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式描述这些声音。可以分组创作秋日声音图谱,用象声词和简单图画记录不同的秋声。这个任务将语言学习与艺术表达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重感官。第三个任务是创作秋日明信片。整合单元学习成果,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秋景,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式创作简短寄语。可以提供句式支架如“秋天来了,像 一样”,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图片和实物支持;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创作小诗或短文。通过分层任务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学习体验。

三、采用多元策略,支持学生全程参与

多元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深度参与学习全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组合朗读、游戏、合作探究等策略,形成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这种多元策略不是简单堆砌,而是要根据学习进程的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支持学生发展。以部编版三年级“童话世界”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犟龟》《小狗学叫》三篇课文。在朗读策略运用上,教师可以设计分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声音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如朗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表现老屋的沧桑,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表现小动物的急切。这种朗读体验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形象。在《犟龟》一课中,可设计龟兔赛跑的情景模拟游戏,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现故事情节。这种游戏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其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深度研究,分析故事结构、角色特点和蕴含的道理。然后通过小组展示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在展示交流环节,除了传统的口头报告,还可以鼓励学生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如学习《小狗学叫》后,学生可以选择续写故事、绘制连环画或编排情景剧来表现自己的理解。这种多元展示方式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长和表达偏好。

结语

大单元整体教学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根本目标,通过主题统整、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的系统性设计,为低中段语文教学提供了新范式。实践表明,这种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运用、思维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教师需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在目标规划、活动设计与策略实施中注重整体性与阶梯性,同时通过多元评价和持续反思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龚月红 .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中活动性作业的设计路径[J]. 小作家选刊 ,2025(11):154-157.

[2] 陈依凡.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J]. 新教师 ,2023(2):46-47.

[3] 樊灿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