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对融媒时代地方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探索

作者

陈志颖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云南省昭通市 657000

一、引言

传统媒体受众流失,新兴媒体兴起,新闻传播形态和受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地方新闻如何在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实现突破,提升传播影响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融媒时代地方新闻的传播特点与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有效的提升策略,助力地方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持续发展与创新。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融合媒体理论

融合媒体(融媒)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数字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内容、渠道、平台和资源的整合,打造全媒体传播生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媒体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融合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渠道的传播模式,使得新闻内容可以跨平台、多终端、高频率地分发,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学者们普遍认为,融合媒体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内容生产、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受众互动方式的全面变革 [1]。地方新闻在融媒背景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多元传播渠道,形成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传播格局。

(二)传播影响力相关理论

传播影响力作为传播学的重要 播过程中媒体、信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效果及其社会影响 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多个阶段。议程设 从而引导社会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则关注受众在 的研究更加注重传播效果的多维度评估,包括认 境下,传播影响力不仅表现为信息覆盖广度, 对于地方新闻而言,传播影响力不仅体现为信息的传 社会舆论的引导以及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提升。

三、融媒时代地方新闻传播现状分析

(一)地方新闻传播平台多样化

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地方新闻传播平台多样化的核心特征。传统地方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在数字技术推动下,逐步实现内容和渠道的多维整合,构建起“传统+ 新兴”融合的传播体系。例如,许多地方电视台开设了官方网站和手机 APP,借助网络直播、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全天候、全平台覆盖。传统媒体利用新技术不仅提升了传播效率,还在内容呈现上更加多样化,如图文、音视频结合,增强了受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2]。融合媒体的发展,促使传统媒体转变角色,从单向信息输出者转变为多向互动的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了受众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2. 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介入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丰富了地方新闻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成为地方新闻传播的重要阵地。这些平台以其广泛的用户基础和便捷的传播机制,使得地方新闻能够迅速触达不同群体,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和快速扩散。尤其是短视频平台,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内容,使地方新闻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满足了当代受众碎片化、视觉化的阅读习惯。社交媒体的互动性极强,用户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成为新闻内容的参与者和传播者,这种“用户生产内容”(UGC)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单向结构,促进了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和民主化。地方新闻借助社交和短视频平台,不仅提升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增强了与受众的联系,推动了地方舆论的形成和社会参与的活跃。

(二)地方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方

1. 新闻采编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的新闻采编通常依赖线下采访、手工编辑和有限的发布渠道,效率较低且时效性受限。数字技术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局面。现代化新闻采编系统集成了多种数字工具,如云存储、智能写作辅助、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排版等,使得新闻从采集到发布的过程更加高效和精准。记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时采集现场信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深度。数字化流程还促进了跨部门、跨平台的协同作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和快速反应。地方新闻机构借助数字化手段不仅缩短了新闻生产周期,也提升了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更好地适应了当下快节奏的信息传播需求。

2. 用户参与度提升与互动传播

融媒时代的地方新闻传播方式日益强调用户的参与度与互动性,传统单向传播逐渐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模式。随着社交媒体、评论区、直播互动等平台的普及,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成为新闻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参与者。地方新闻机构通过开放评论、设置投票、开展线上问答和意见征集等方式,鼓励受众参与新闻话题讨论,增强内容的互动性和社会共鸣感。这种用户参与不仅丰富了新闻视角,也促进了地方社会舆论的多元表达和公共参与。

(三)地方新闻受众行为变化

1. 受众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融媒时代背景下,地方新闻的受众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尤其是年轻一代受众更倾向于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消费模式。他们不仅关注本地新闻的时效性,更重视新闻内容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深度分析。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受众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和平台获取信息,使得信息需求从单一向多样延伸。地方新闻必须根据受众的兴趣和偏好,提供差异化和定制化的内容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信息获取习惯的转变

在融媒环境下,地方新闻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发 刻变化 传统的被动接受电视、报纸等单一媒体的信息模式逐渐被打破,受众 频应用主动获取新闻。碎片化、即时化的信息消费成为主流, 信息的时效性和可视化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3]。同时,算法推荐和 使得他们更容易接触到符合个人兴趣和需求的内容。这种变化不 地方新闻传播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保持内容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成为新闻传播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提升融媒时代地方新闻传播影响力

(一)加强内容创新与差异化建设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单一的新闻内容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创新成为地方新闻机构应对激烈竞争、增强传播力的必由之路。内容创新应注重新闻选题的本土化和深度挖掘,围绕地方特色、民生热点和社会关注点进行精准报道,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新闻品牌。差异化建设则要求地方媒体在内容风格、表现形式上突出特色,比如融合多媒体元素,利用图文、音频、视频、互动等多样化形式丰富新闻表达,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融媒时代强调用户参与,内容创新还应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与反馈,借助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推动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提升受众的体验感和粘性。地方新闻应强化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新闻的力度,提供有价值的深层信息,增强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构建差异化的内容竞争优势。加强与地方文化、历史资源的结合,发掘独特故事和视角,也是差异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二)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优化传播精准度

利用大数据与 传播影响力的重要策略。大数据技术 行为习惯以及信推送和精准营销,确星 推动了这一进程,辅助编辑决策,公众情绪,帮助地方 新闻平台还可优化内 闻的传播效果评 化提供数据支撑。面对受众 的要求,融合大数据与人工 内容的创新和传播模式的变革。

(三)深化多平台联动,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深化多平台联动,构建全媒体传播矩 响力的关键策略之一。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丰富,单一媒体平台 样化的需求,只有整合多种传播平台,形成多元联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最大化。地方新闻机构应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内容资源、技术支持和运营机制的深度融合,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及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同步发布新闻内容,打造全天候、多触点的传播格局。不同平台各具特色和优势,如传统媒体在权威性和公信力上有优势,新媒体则在传播速度和互动性上表现突出。通过跨平台内容联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效应,提升整体传播效果。借助统一的内容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平台间的协同运营与受众数据共享,精准把握受众行为和需求,优化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多平台联动还应注重受众体验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确保不同平台上的信息风格和质量协调统一,增强受众的品牌认知和信任感。地方新闻在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的过程中,还应积极探索创新传播形式,如互动直播、短视频报道、社群运营等,以增强用户参与度和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四)提升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与参与感

提升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与参与 策略。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多为单向信息传递,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移动 与机会。通过增加互动性, 会参与意识,增强新闻的 互动平台,如开设达观点、分享信息,形成良性 受众需求的动态对接,使 数据分析受众的互动行为,新 感还需注重打造社区氛 与过程中,不仅成为 在地方新闻中,增强 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提升 地方新闻适应新时代传播规律、赢得受众 任和支持、 实现可 发展的重要路径

(五)加强新闻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支持

加强新闻人才培养与技术研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 闻机构字技术、数 通过系。同时,应 断探索和 机构应 度应用,如 术创新,化新闻才 大传的媒体竞争中 实现 响力和文化价值

五、结论

融媒时代促使地方新闻传播呈现多元化、智能化和互动化趋势,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依赖于内容创新与差异化、多平台协同联动以及技术赋能。加强新闻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支持,是实现数字转型和精准传播的关键保障。只有持续推动新闻采编流程数字化,深化受众参与,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地方新闻才能有效应对挑战,扩大社会影响力,满足新时代信息传播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地方新闻需紧跟技术发展步伐,深化融合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新闻品牌。

参考文献:

[1] 阮明湘 . 融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 [J]. 传播力研究 ,2023,7(20):31-33.

[2] 张轶娟 .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的改革与创新 [J]. 西部广播电视 ,2023,44(7):221-223.

[3] 李溪 . 地方纸媒提升短视频新闻传播力的路径 [J]. 传播力研究 ,2024,8(27):58-60.

[4] 杨轲. 数字时代地方新闻网站融合与转型的动因、现状及进路 [J]. 融媒,2024(5):48-51.

[5] 刘菲菲. 地方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的改革与创新[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