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周春容
重庆市武隆博物馆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推进,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核心载体,其陈列展览的质量直接影响文化传播效能。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4 年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次突破 14.9 亿,但观众满意度与展览预期效果仍存在差距。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与公众对话的桥梁,亟需解决现存问题以适应新时代需求。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现存问题分析
1 . 内容设计方面
(1)主题单一与深度不足
当前,部分博物馆陈列展览在主题选择上缺乏创新性,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单一化倾向。许多博物馆的展览主题集中在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领域,反复围绕传统的历史时期或艺术流派展开,对现代科技、自然生态、社会热点等多元领域的探索不足。这种主题的局限性使得展览内容陈旧,难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观众缺乏吸引力。据相关统计,我国博物馆展览内容重复率高达 60% ,大量同质化、低水平展览充斥其中,导致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下降。
(2)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许多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对文物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展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一些博物馆在展示文物时,仅仅关注文物的外在形态和基本信息,如文物的名称、年代、材质等,而对文物背后的制作工艺、社会背景、文化寓意等深层次内容缺乏系统研究和呈现。
2 展陈形式方面
(1)展示手段传统
当前,许多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仍依赖传统的展示手段,主要表现为静态陈列和简单的文字说明。这种展示方式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据统计,我国博物馆中,超过 80% 的展览采用静态展示方式,仅有 20% 的展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仅通过实物陈列和文字说明,未能充分展示陶瓷的工艺美和历史文化价值,观众只能被动地观看展品和阅读文字介绍,无法亲身参与到展览中,难以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这种单调的展示方式使得展览内容难以生动呈现,无法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导致观众参与度较低。
同时,传统展示手段在内容更新方面也存在困难,由于缺乏科技手段的支持,博物馆难以快速更新展览内容,导致展览长时间保持不变,无法满足观众对新鲜知识的追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观众对展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展示手段已逐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展示技术和理念,以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观众的参与度。
(2)空间布局不合理
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对于观众的参观体验至关重要,但目前部分博物馆在空间布局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一些博物馆在展览空间设计上缺乏科学规划,展厅布局混乱,展品摆放杂乱无章,导致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无法形成清晰的参观路线。这种混乱的空间布局不仅影响了观众的参观效率,也降低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此外,一些博物馆在空间布局上未能充分考虑观众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例如,休息区域设置不合理,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休息场所;标识系统不完善,观众难以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和展厅。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观众的参观体验,降低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受众服务方面
(1)观众需求把握不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终目的是服务观众,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
然而,目前许多博物馆在策划展览时,对观众需求的调研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展览内容与观众兴趣脱节。部分博物馆仅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或主观经验来判断观众需求,未能全面了解观众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对参观需求的影响。
此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观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对博物馆陈列展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博物馆未能及时跟踪和把握这些变化,展览内容和形式更新缓慢,无法满足观众对新鲜知识和多样化体验的追求。例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观众对科技类展览的兴趣日益浓厚,希望通过参观展览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但一些博物馆的科技展览内容陈旧,展示手段落后,未能及时反映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导致观众对这类展览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
(2)缺乏针对性服务
不同的观众群体具有不同的参观需求和行为特点,博物馆应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然而,目前许多博物馆在服务方面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文化背景、身体状况等观众群体的特殊需求。
对于青少年观众,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展览内容更感兴趣。但部分博物馆在展览设计和活动策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缺乏适合青少年参与的互动体验项目和教育活动。例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展览中,缺乏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和互动环节,使得青少年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对于老年观众,他们可能存在视力、听力下降等问题,需要更清晰的标识、更舒适的休息设施和更详细的讲解服务。但一些博物馆在展厅环境设置和服务提供上,未能充分考虑老年观众的特殊需求。例如,展厅内的标识字体过小、颜色不醒目,休息区域不足或设置不合理,讲解语速过快、声音过小等,都给老年观众的参观带来了不便。
对于残障观众,博物馆应提供无障碍设施和特殊的导览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参观展览。然而,部分博物馆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如无障碍通道不畅通、卫生间设施不完善等。同时,在导览服务方面,也缺乏针对残障观众的特殊设计,如为视障观众提供触摸式展品、语音导览,为听障观众提供手语翻译、字幕展示等服务。这些问题都使得残障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面临诸多困难,无法充分享受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和服务 。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系统揭示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现存问题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新技术与展陈的深度融合,以及博物馆国际化展陈模式的创新路径,为提升我国博物馆文化传播效能提供持续支持。
参考文献:
[1] 苏东海 . 博物馆的沉思 [M]. 文物出版社 , 2009.
[2] 严建强 . 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 [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3] 吕舟.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3):112-118.
[4] 中国博物馆协会 . 中国博物馆发展报告(2024)[R].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 2024.
[5] 王春法 . 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J]. 中国博物馆 ,2022(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