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作者

李奇蓉

四川省天全县教育科研和教师发展中心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和文学经典,如古诗词、文言文、成语故事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规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古人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文学储备。

(二)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伟大的民族精神。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将这些民族精神融入到课文讲解、主题活动等环节中,能够让学生深刻领会民族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不够重视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于侧重基础知识和应试训练,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深远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仅停留在字词讲解和课文分析层面,未能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历史典故和人文精神,也缺乏将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导致文化教育流于表面,难以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方法,仅以单向灌输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知识,课堂形式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教学手段陈旧,未能有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动画、虚拟现实等新型教学工具,也缺乏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等多样化策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较弱。

(三)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深入,没有将教材与课外的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学校和社会提供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语

文教学的整体目标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优化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播放与诗词意境相符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诗词朗诵会、传统文化手抄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比较教学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优势。例如,在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整合教学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词、文言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内容,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拓展课外资源: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学习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如《论语》《孟子》《弟子规》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分析

以某小学开展的“走进古诗词”教学活动为例,该校语文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将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和赏析,学习古人的诗词创作技巧。课后,学校组织了诗词朗诵比赛和古诗词手抄报制作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当前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和整合教学资源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雪云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索 [J]. 教师 ,2025,(15):17-19.

[2] 王玲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J]. 天津教育 ,2025,(15):107-109.

[3] 吴平金 . 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