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胸腔积液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

刘群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广东梅州 514700

胸腔积液 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明腔积液检测方式,例如常性质,从而影响的细胞集中并,免疫组化染色技 对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别, 预后判断以源之处,且能为 床应用中仍存在 液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化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22 年1 月-2024 年12 月期间,收治胸腔积液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 例、女性14 例,年龄30-65 岁,平均(47.55±2.68)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胸腔积液。

以下可纳入研究:(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腔积液者;(2)患者临床资料预留较为完整;(3)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可能影响检查操作的基础疾病;(4)近 3 个月内未接受过免疫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影响细胞检测结果;(2)近期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3)有胸腔手术史,可能改变胸腔内细胞特征;(4)合并严重感染,致使细胞状态异常。

1.2 方法

常规细胞涂片:患者取合适体位, 般取坐位面向椅背 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铺无菌巾,局部麻醉。 有突破感后表明进入胸腔,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取胸腔积液至所需量。将抽 沉淀物中取出一部分,用于 HE 染色的细胞涂片。接着,在剩余的沉淀物 固定操作。将离心速度设定为每分钟 3000 转,持续 5 分钟。离心结束后, 精康 沉淀物进行脱水处理,并将其妥善保存。最后,对经过处理的沉淀物石蜡包埋,并切成 3 至4 微米的薄片,以便后续检测使用。

HE 涂片:该操作旨在通过特定染色方法判定胸腔积液标本性质。先对胸腔积液标本分别制作细胞块切片和细胞涂片,随后进行 HE 染色处理。 微镜下观察标本的核不典型性,了解细胞核形态、大小等是否异常;观察细胞粘附性,判断细胞间 的连接状态;还能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综合这些观察结果,就能够较为准确地判定胸腔积液标本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等性质。

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化染 建议为 4℃的恒温冰箱)中,使其自然沉 需轻缓倾倒,去除在处理过程中,需格外 样本充分摇晃,使 管沿液面缓慢吸取絮 以每分钟2500 转 混匀后均以相同参 底附着物。将分离的 标准化脱水流程。脱水后的 4μm 染色环节。脱蜡采用 色剂Max 的标志物涵盖癌 化标志物则包括 lreti WT-1、CK5/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进行统计,将临床综合诊断(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作为本次结果的金标准,并计算其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当 CK5/6、Calretinin、CEA 的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质呈棕黄色之际,即表明检测结果呈阳性;同理,若 WT-1 和 TTF-1 的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呈棕黄色,亦意味着检测结果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整理以 SPSS25.0 软件,计量资料(均数 ± 标准差)t 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为 P<0.05, 。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结果对比

综合诊断中良性38 例,恶性12 例;经常规细胞涂片诊断后发现,良性32 例、恶性6 例,不确定性12 例;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化,良性 37 例、恶性 12 例,不确定性 1 例,对比后发现,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化诊断准确性较高,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结果分析

2.2 诊断效能比较表2 显示,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化诊断效能较高, P<0.05, 。表2 对比CT 与核磁共振的诊断效能 (n,%)

2.3 免疫标记染色结果比较

于细胞检测时,恶性细胞针对 CK-L、CEA、CK5/6、TTF-1 以及 Calretinin 呈现阳性反应这一情况多;然而在良性细胞里,CK5/6、Calretinin 和 WT-1 的阳性表达率却相对处于较高水平,详见表3。表3 两种诊断方式免疫标记染色结果对比(n,%)

3 讨论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和吸收失衡,致使液体增多的病理状态。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5]。当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促使液体漏出;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像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会使血管内液体漏入胸腔;胸膜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肿瘤等,会让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积聚;淋巴回流障碍,如淋巴管阻塞,也可引起胸腔积液 [6]。

由于人类胸腔积液的组成成分具有多样性,其包含了各种蛋白质、细胞因子等复杂物质,且与多种细胞形态学极为相似,这使得准确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变得困难重重。常规涂片免疫组化染色作为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虽有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提供基础信息,但在准确性方面却表现欠佳。通过利用已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来识别细胞内的未知抗原,并根据酶的显色反应来判断细胞的活性、位置及分布情况。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够精准定位阳性物质。但它往往难以精确区分不同来源的细胞和物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实际临床诊断中,仅依靠常规涂片免疫组化染色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情况的发生。因此,为了提高胸腔积液诊断的准确性,还需要结合其他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7]。

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细胞蜡块 优势。 从诊断准确性来看,它能清晰呈现细胞形态和组 的来源和性质,准确区分肿瘤细胞与良性 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肿瘤原发灶判断 液为转移性肿瘤但原发灶不明时,通过检 症指标或病原体抗原,从而为精准治疗提 量胸腔积液也能制成高质量蜡块用于诊断。 后续 疗带来了极大便利。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与常规细胞涂片检查在诊断上存在明显不同。就准确度和特异度而言,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更具优势。在常规细胞涂片检测中,细胞被平铺在载玻片上,形态可能因挤压而变得扁平,且涂片上细胞分布往往不均匀,容易丢失一些细微特征,进而影响对细胞类型的准确判断,尤其是在细胞特征不明显时,误诊和漏诊的风险会增加。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则有所不同。它能够将细胞聚集成块,较好地保留细胞间的结构关系和细胞的自然形态[9]。同时,免疫组化染色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标记,能够清晰呈现细胞内的特定抗原成分,从而为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特别是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面,它可以更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及其来源,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更有效地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所以,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相关诊断中优势显著[10]。结果中显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性较高, P<0.05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意义重大。它能将胸腔积液中的细胞聚集制成细胞块,进行切片并开展免疫组化染色。这种方法可清晰显示细胞形态及相关抗原表达,能更精准鉴别肿瘤细胞类型、来源,区分良性与恶性病变。与传统方法相比,它能更清晰地显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免疫表型特征,有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如区分肿瘤的良恶性、明确肿瘤的来源和类型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升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精准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检测费用相对较为合理,多数患者可承担得起。而这种技术也适宜在基层医院等医疗条件有限的机构进行推广,如此一来,便能为更多的胸腔积液患者给予帮助,以防他们因诊断不及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总结全文,胸腔积液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其能更准确,可鉴别细胞来源、明确肿瘤类型及判断预后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有助于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方平 , 沈阳 .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 ,2024(12):118-121.

[2] 周凯华 , 钟志祝 . 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社区医

[3] 陈琛.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21,34(3):261-263.

[4] 许凯 . 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肺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21):97-98.

[5] 李贤龙 , 王鹏 .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对胸腔积液进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J]. 当代医药论丛 ,2021,19(16):121-123.

[6] 熊基玲. 传统涂片与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在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J]. 医疗装备,2021,34(5):55-56.

[7] 刘小景 . 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在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J]. 当代医学 ,2020,26(18):172-173.

[8] 张椽 , 陈志涛 , 邹远芹 . 细胞免疫组化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病理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J]. 科技与健康 ,2023,2(15):16-19.

[9] 高静炎 , 孟冬月 . 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块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3):63-65.

[10]纪燕英,张娜娜,高锦添,方紫岑.液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对肺腺癌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24,33(1):44-4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