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智能教学环境,培育高中生时政素养
陆迪飞
广东省罗定市罗定中学 广东罗定 527200
一、智能教学环境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对智能教学环境和“时政素养”作过确切的定义。在宋艺倩撰写的《“互联网 + ”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中时政教育的探讨》一文中,作者强调应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增强他们在教授时事政治内容方面的能力。我们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增强他们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应该充分利用 " 互联网 +" 的资源,扩大教学方式的范围;为了提升时事教育的成效,必须强化学校、家庭与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
《运用平板电脑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基于丫市四所中学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强调首先要落实与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建构的基础条件,如体制保障,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增强培养智慧型教育者的能力。接下来是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利用智能工具巧妙地融入教学,以及创新教育方法;重视生活的变革,专注于教学内容的精细化与提升;营造智能化环境,以提升沟通效率;通过多方面评估,致力于培养具有智慧的公民。
Matt Rattp 指出,采用智能无线设备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Kristopher Scott 和他的团队指出,在智能教室中,教师可以使用智能设备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这种方法不仅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资源分享,还能够有效结合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教室教学理论的探讨,尚未看到将其与时事政治素养培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尽管国内在“智慧课堂的定义、教学模式、特征以及应用策略”等方面已有众多研究,但目前在将智慧课堂用于政治素养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缺乏深入探讨。
二、智能环境下高中生时政素养培育的意义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生,增强对时事政治的理解至关重要。科学学习所提升的核心素养涵盖学生逐步建立的正面价值观、必要的品德和重要能力。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上,陈惠敏发表了一篇题为《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时事政治教育价值构建》的论文。文章指出,“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白云在《提升时政素养的基本策略》中指出,时政素养的评估是高考要求中的重要部分。课程标准旨在评估学生在各学科能力上的发展状况。高考通过考查时政知识来评价考生时政素养发展水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升全民素质和培养人才的质量需要设定全新的标准。
其次,利用智能教学设备提升时政素养培育的实效势在必行。2014年,教育部加大力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以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2017 年9 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撰文强调,“坚持内涵发展”,“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传统的时政素养培育路径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低、浅层次参与、时政内容难以个性化、碎片化学习、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研究智能教学环境下的高中生时政素养的培育的具体路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
三、智能环境下高中生时政素养培育的具体路径研究
1、在智能化背景下,通过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政治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的黄荣怀教授(2006)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融合多种学习理论、教育技术与实施手段,通过将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集体学习、小组协作与自主学习的统一。”
混合学习的核心在于成功地将数字化和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在混合式教学中,在线教学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加项,也不是对传统课堂的简单补充,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线教育通常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上传任务列表、小视频、学习指南、在线考试题、扩展材料和时事新闻等内容,并提供讨论和解惑的功能。
课程教学的核心在于解决学生的疑问、解析重点和难点、构建知识结构以及组织各类活动。我们可以选择将“101 教育 PPT”作为我们的教学平台。
2、智能环境下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培育时政素养
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为了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如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实现。苏众(2014)指出,体验式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教师创建教学情景(教学计划)——学生参与情景活动——小组间交流和成果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内化与应用”。
在接下去的研究中,我们会考虑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有思维含量的,对培养政治学科素养有帮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素养得到提升,灵魂得到洗礼。
基于智能教学环境,除了课堂上创设体验环境外,我们打算通过开展时政播报、人物配音活动、实地考察,面对面交流活动、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模拟答记者问、模拟民生热线、黑板报、手抄报等来创设体验情景。尽可能使用视频记录,如不便则可采用拍照记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传统的时政培育活动化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低、浅层次参与、时政内容难以个性化、碎片化学习、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智能教育工具。我们打算开通相关微信公众号,可以让学生遴选最热的时政文章后推送到公众号,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通过把图文报道推送到“活动剪影”栏目,把时政播报、人物配音、一周新闻掠影等活动通过视频推送到“活动视频”栏目来让学生对时政有更深的体验。使用平板设备,学生能够轻松进行浏览和点赞操作。这样既可以方便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一依靠老师来作出评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智能环境下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培育时政素养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教师何中慧在其论文《学科项目管理方式在初中生时政素养培养中的实践探索》中提到,学科项目管理的应用为学生的时政素养提升开辟了多元化途径和渠道,成为一个多维的时政学习平台。文章提到,依据学生的年级和具体情境,可以设立不同项目组,例如:“时事点评小组”、“时政辩论小组”、“时政演讲小组”、“时事小论文小组”和“社会实践提案小组”。通过推动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时事新闻,同时具备使用学科语言系统分析这些新闻的能力。
对于高中生,我们将会组织学生以“二十大的召开”为时政背景,尝试通过项目式学习把握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尝试组织学生以“十四届人大的召开”为时政背景,通过项目式学习把握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相关的知识。
四、智能环境下高中生时政素养培育的具体路径研究的意义
这为时事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方向。在智能教学环境中,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从单独的学习过渡到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理性思维、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艺倩 .“互联网 + ”视域下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 [J]. 渤海大学 ,2021(06).
[2] 陈惠敏 . 核心素养视域时政教育的价值建构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