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考命题类作文高分“三法”

作者

汤占峰

黑龙江省宝清县朝阳镇中心学校 黑龙江双鸭山 155619

   

一、管中窥豹法

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虽然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个豹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管中窥豹法”要求我们能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挖掘深刻而又富有内涵的主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较深刻的思考和见解。从微观中见宏观,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中见有奇,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那么如何才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小材料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了呢?

我们做老师也经常听到学生们抱怨,自己生活阅历太少,没有内容可写,要写也只能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立意不高,得不了高分。而且学生们也一直苦恼,说他们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事件,大的场面,怎么能够写出“高大上”的文章来呢?

其实“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以小见大。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事情看出大道理,或者是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管中窥豹法”就是指文章使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的手法。一般表现为,文章从小事件、小事物、小人物等着笔,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强调、取舍、浓缩等方法,抓住一个点或一个局部进行集中描述,以此充分表现大主题。

要寻找能够见“大”的“小”材料,就要求我们要有独特的眼光,能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细节中发现人们没有认识到的问题,揭示人们没有感觉到的新意蕴,让文章成为“一滴水”,反映生活的光来。

如莫怀戚的《散步》,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散步,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以小见大,表现了社会的和谐美好。

“小”可以是一件小事、一个小片段、一幅画面、一个物件,甚至一个瞬间、一种行为等等,都可以表现出大哲理、大智慧、大感悟。

二、曲径寻幽法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分析或者是以寻常的思路挖掘,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这时,我们不妨运用“曲径寻幽法”来打开视野,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来。“曲径寻幽法”就是在审题时善于独出心裁、从不同角度挖掘文题新意,找到写作的切入点。这种办法能够帮助我们穿透字面上的障碍,充分调动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的文章新颖别致,出类拔萃。

要想写出新意,我的建议是拿到作文题目后不要马上动笔,可以先想想题目本来的意思,再想想题目的引申意思或比喻意思。写出新意的做法是放弃第一灵感,就是你最初想到的习作内容;把握第二灵感,就是你深入思考后的内容。

林清玄的散文《假乞丐》,讲述的是“我”发现一个乞丐原来是假的这样一件事,他伪装成瘫痪,许多人布施给他,即便如此,他哀伤而茫然的眼神还是让作者感动,所以作者的心态由懊恼转为平静。在讲这个故事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道来,其间穿插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得故事生动曲折,引人思索和回味。

我们运用“曲径训幽法”,打开自己的视野,找到独特的切入点,文章的立意就比较新颖。如,蜘蛛结网——学术有专攻(每种动物或者人类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要总是用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势做比较,要自信。)蜜蜂采集花蜜——美好的事物都来之不易(品蜂蜜,甜甜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殊不知这些美味都是通过蜜蜂采蜜,采蜂人收集之后加工而成,我们要学会珍惜。)蚂蚁觅食——小人物也有大能量。燕子迁徙到南方过冬(想要过上舒适的生活,就必须付出努力)。

三、添枝加叶法

有一些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题旨比较模糊,选材的范围很宽泛,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很困难;有些作文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添枝加叶法”,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添枝加叶法”就是要求我们在审题时,把词语单一、指代模糊的题目具体化,使主题更加集中和鲜明,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表达写作主旨。

拿到这样的作文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具体化,丰富题旨,使指带模糊的题目具体化。例如《童年》这个题目,可以扩展成“我的童年”“童年轶事”等,然后再加以选材构思。这样的审题构思方式称之为“添枝加叶法”,“添枝加叶法”的核心是在添加,而非篡改或舍弃。比如作文题《一件小事》,审题时不能扩展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或“暑假里发生的一些小事”,这样与原题旨不相符,就不符合添加原则了。

“启示”类的文章我们经常会遇到,拿到这一类的题目时,我们往往无从下笔,不知道该如何构思。丰子恺先生《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可以运用“添枝加叶”的方法,想想给我们的启示是谁,又是什么事情。这样思考的时候,写作的“材料库”就很自然地打开了。文中小孩对于“逃难”的理解就出于出乎丰子恺先生的意料,丰先生由此出发记述了一次逃难的经历以及孩子们的感受,从而生发出要懂得“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这一启示。

添枝加叶法是根据需要,在原有提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内容,把词语单一、指代模糊的题目具体化、形象化。这种方法通过由少到多、由小变大,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填补题目空白,减少迷惑性和模糊性,化难为易,快速明确写作内容,确定写作意图。

添枝加叶的一个具体方法就是“前添”,在题目的前面添加元素,为它确定具体的人物、事件等等。例如《笑》:妈妈笑了,因为孩子考了好成绩;老师笑了,因为学生为班级争光;奶奶笑了,因为孙儿很孝顺。诸葛亮笑了,因为他借得东风,破了曹操的诡计;如来佛祖笑了,因为他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救苦救难;超人笑了,因为现在勇敢的人越来越多,他可以歇一歇了。还可以前添成“释怀的笑”,因为和同桌为了小事冷战了很久,但在我生病请假几天里,她默默把自己的笔记本递到我面前,我们相互一笑,都释怀了。当然,还可以“后添”,“笑的味道”“笑的力量”等等。

我们看,添加的内容不一样,就会直接决定作文的整体框架和行文技巧,所以我们审题立意时,可以多方位的思考,最终确定最适合的那一个方向。

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可以分解细化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明确主角,锁定素材,奠定文章情感基调。如《变》,谁变了?什么变了?变了什么?着重要体现“变”的过程,对比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变”之前与“变”之后的不一样的影响或收获。比如:天空颜色变了,变之前是蓝色的,变之后是灰色的,通过写环境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呼吁大家要重视环境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

都说“方法选对,事半功倍”,中考命题类作文高分“三法”,虽然不敢说决胜中考,但是一定会让学生们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 邢泰 . 中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命题作文写作 [J]. 招生考试通讯(中考版),201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