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
吴晓华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 130300
一、培育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一)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指引高中生构建正确的道德理念与行为标准,造就他们的社会担当意识、集体荣誉观念以及个人品德涵养。借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平常的学习与生活,有利于高中生塑造完整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推动其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劳动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其将来的人生之路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
(二)提升社会向心力
高中生作为日后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践行,能够影响和带动身边之人,从而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优良的道德风气与价值引领。当高中生普遍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社会成员彼此间会形成一致的价值追寻与行为准则,降低价值冲突与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的凝聚程度和向心力量,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发展。
二、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策
(一)深化理论学习,增强价值认同
理论乃塑造价值观的根本基础,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若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成深入且全面的领悟,有序的理论学习是极为关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大量的哲学思想、政治认知以及道德准则,其具体内容同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架构存在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联系。于统编版高二政治教材《哲学与文化》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能够依托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这一章节的有关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潜藏的内在联系展开详细且深入的论述。比如以“爱国”这一价值观为例,带领学生梳理教材里有关爱国主义精神的论述,从古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到近代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行为,再到当代航天人凭借科技创新为强国梦贡献力量的担当,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精神的具体展现。组织学生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围绕教材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原理,探讨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以及国家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意义。通过研读教材原文、剖析典型事例、开展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增进价值认同。
(二)加强榜样引领,激发内在动力
真实鲜活的榜样形象及其事迹,能够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态,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振,进而获得激励与鼓舞。通过树立涵盖不同领域、具备不同类型的榜样,呈现他们在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激发学生向榜样靠拢的内在驱动,推动学生把对榜样的崇敬之情转化为自身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切实行动。结合统编版高二政治教材的相关内容,于“实现人生的价值”单元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可引入时代楷模的具体事迹,以此实施榜样教育。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黄文秀为例,讲述她舍弃大城市的工作机遇,决然返回故乡,投身脱贫攻坚事业,最终将生命奉献给乡村振兴的事迹。组织学生研读教材中有关“人的价值体现在创造价值”“精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黄文秀的事迹展开探讨:她是怎样在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中达成人生价值的?她所做的选择彰显了何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书写学习感悟,以榜样为参照,反思自身行为。除此之外,发掘学生身边的榜样,邀请校内的优秀教师、杰出毕业生走进课堂,分享他们在敬业奉献、诚信友善等方面的经历,让学生真切感知榜样就在身旁。借由多层次、多样化的榜样带动,催生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
(三)结合社会实践,强化责任意识
社会实践乃培育价值观的关键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就体现在实践之中。对于高中生而言,唯有走出课堂,于真实的社会环境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方可切实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凭借统编版高二政治教材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里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观念,安排学生开展 “社区志愿服务” 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引领学生研读教材相关部分,清晰认知志愿服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联。学生以分组形式走进社区,展开诸如关爱孤寡老人、宣传垃圾分类、美化社区环境等服务工作。在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里,学生定时前往老人家中陪伴老人,协助老人打扫房间、购置生活用品,通过实际行动践行 “友善” 这一价值观;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坚持绿色发展” 理念,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提倡环保的生活方式。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学生撰写实践报告,结合教材里的理论来剖析社会实践对自身价值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借助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当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日常的实际行动。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不仅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选择,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价值观教育正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 周萍.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与培育策略[J].试题与研究 ,2025,(14):92-94.
[2] 陶莎 . 高中政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4):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