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践取向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谢靖
延边大学 吉林延吉 133000
一、美国实践取向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背景
自建国以来,美国教师教育经历了师范学校、教师学院、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三个发展历程。20 世纪 50 年代起,美国形成了大学本位的教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综合性大学为基础,以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等为培训组织,制订和执行教师培养计划。但这种模式比较封闭化、单一化。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传统大学本位的教师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逐渐兴起。
二、美国实践取向教师培养模式的类型
(一)灵活与高效并重:选择性教师培养模式
选择性教师证书项目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另一种获得路径,是指在大学教育学院的正规教师培养模式之外的替代性培养模式。为毕业于非教育专业,拥有学士学位的教师职业申请者提供培养课程和认证路径,使其能够受雇于学区并最终成为正式教师。该培养模式针对的是非教育专业的但未来想从事教师行业的人群,其招募对象包括中途转行者、优秀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有经验有能力的辅助教学人员、退休人员等。该培养模式在培养对象的招募方面更具包容性。
(二)强调多方合作: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培养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由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地方公立中小学或学区合作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将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融为一体。该培养模式面向的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背景的师范生,依然表现出以大学为主体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在于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合作是该模式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该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向也鲜明地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该模式中的课程学习并非在大学中完成,而是在专业发展学校中完成。师范生们将大学课程与日常教学实际情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形成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能力。同时,他们在完成课程的同时,还需参加到课程教学的实习当中。包括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会议、交流教学心得、参与课程开发等。
(三)争议中的创新:新教育研究生院
新教育研究生院是一种经州教育部门批准,由非大学教育机构创建或独立创建,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并独立于大学进行教师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新教育研究生院的实践取向鲜明的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中。在培养目标上,新教育研究生院以培养实践型教师为目标,培养能为经济落后与师资薄弱地区,尤其是少数族裔和有色人种群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新教育研究生院形成了实践取向的课程模式,新教育研究生院培养的是专业型硕士而非学术型硕士,其课程内容包括驻校学习、课程学习、全职实习并完成剩余课程三个部分。在教学方法上,新教育研究生院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开展教学。
三、美国实践取向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构建多元教师培养模式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现状,美国涌现出许多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教师的需求。因此,为了改善当前我国一刀切的教师培养模式以及缓解农村地区教师短缺的问题,我国可以给企业和其它教育机构提供参与教师培养环节的机会,使其能够发挥各自的特点,丰富教师培养的路径。同时,各部门还需制定相应的标准以规范各方的表现,从而能够保障教师培养的质量。
(二)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国考制度,教育专业的学生与非教育专业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采取了教育专业与非教育专业学生分开进行认证的方法。我国可效仿美国采用教育专业与非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认证分开的方式,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非教育专业学生进入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进行调整,如在农村地区担任教师,可适当降低教师的选拔标准,从而缓解我国目前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短缺的问题。
(三)合理改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但美国的实践思想贯穿于整个课程设置当中。如美国的临床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不论是实验室课程还是驻校课程都围绕实践展开。因此,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应本着为了实践,在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原则进行设计。比如,应调整教学实践的时间安排。我国大学往往把教学实践置于理论课程的后面,这既不利于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知识,又容易导致实习与就业、升学之间的冲突,从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因此高校应合理分配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时间,将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培养优秀教师 : 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文集第一辑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67-168.
[2]关文信. 实践取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3-45.
[3]张霞 . 关注实践 : 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2016,17 (04):63-67.
[4]Hawley,W. D.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 Implic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J].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1990,67(3):3-34
[5]周钧. 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二条道路: 争议中的选择性教师证书项目[J].外国教育研究 ,2013,40(4):3-10.
[6]谢艺泉 , 邓达 .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成效及问题 [J]. 教师教育研究 ,2005(3):71-76.
[7]喻浩 .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 (PDS) 评介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J].外国教育研究 ,2008,(07): 65-68.
[8]杜静 , 王雨露 . 实践取向的美国新教育研究生院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J]. 当代教师教育 ,2023,16(2): 96-104.
[9]汪燕 . 新教育研究生院:美国争议性教师教育新机构探析——以接力教育研究生院为例 [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6): 34-40.
[10]康姗 . 美国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