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问题驱动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探析

作者

胡佳慧

嘉禾县第六中学 湖南郴州 424500

引言: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是连接几何与代数的关键纽带,却因概念抽象、公式繁多成为教学难点,传统讲授式教学易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题驱动教学以认知冲突为起点,将三角函数知识转化为阶梯式问题:从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四季更迭的周期性,到如何通过三角形边角关系推导公式,再到如何用模型解决建筑测量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聚焦三角函数教学,探索问题驱动设计的实施逻辑——以真问题激活思维、以链问题建构体系、以活问题迁移应用,为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提供新路径。

一、基于认知梯度的问题链设计策略

问题链设计的理论基础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强调教学应立足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的差距,通过阶梯式问题引导认知升级。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过程,问题链作为知识脚手架,能促使学生在解决关联问题时完成知识内化。三角函数教学中,问题链需贴合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函数概念等基础,逐步指向任意角定义、诱导公式等核心,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跃迁[1]。

人教版 A 版 2019“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可采用如下问题链:先从初中知识设问:“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是边的比值,若角大于 90 度或 360度,还能用这种方式定义吗?”引发认知冲突。接着引入坐标系提出:“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 x 轴重合,终边上点 P (x,y) 到原点距离为 r ,能否类比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易尝试用 y/r、 x/r 、 y/x 来定义,这一步引导学生向潜在发展水平迈进。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当点 P 在终边上运动时,这些比值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发现只要角确定,这些比值就唯一确定,从而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合理性。最后,提出问题:“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求出 30 度、150 度、210度、330 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吗?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初步感知诱导公式的雏形,为后续学习诱导公式做好铺垫。整个问题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创设策略

情境认知理论指出,知识学习离不开具体情境,真实情境能提供丰富感知,助力知识建构与迁移。高中数学教学中,真实情境问题可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关联,增强三角函数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其周期性、对称性在潮汐、单摆等现象中广泛体现,创设情境需保证真实、相关且具挑战性,准确反映知识本质。

人教版 A 版 2019“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可依托潮汐现象创设情境:展示港口潮汐时刻表,先问:“潮水涨落有规律,能用数学方式描述吗?”学生易想到图像,进而引导思考:“以时间为 x 轴、高度为 y 轴,图像有何特点?”使其发现周期性。接着提出:“若潮水高度 h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h=Asin (ωt+ϕ)+B ,能否根据时刻表确定参数?”学生需从数据中提取最高潮、最低潮的高度与时间,计算振幅 A、周期 T、角速度 ω,结合初始高度确定Φ 和 B,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图像性质的理解。再问:“用模型预测未来 24小时潮汐情况,对船只进出有何指导?”让学生体会应用价值。最后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用三角函数描述?”引导发现单摆、昼夜温差等,拓宽应用范围。这样的情境设计符合情境认知理论,提升学习主动性。

三、基于多元评价的问题反馈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应从多维度进行,兼顾知识掌握、思维能力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状况。问题驱动教学中,多元评价能让学生明确优缺点,为教师调整策略提供依据,三角函数评价需关注过程与方法,而非仅看答案 [2]。

人教版 A 版 2019“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学可从四维度评价:知识掌握上,通过模型正确性、参数合理性判断学生对概念与性质的掌握,如潮汐模型中参数计算准确则说明知识扎实,错误则需引导回顾;思维能力方面,关注学生是否能抽象模型、逻辑推理,如用散点图辅助确定参数的创新思维应鼓励,思维混乱者需引导梳理;合作交流维度,观察小组任务中是否积极表达、倾听协作,配合良好者能力较强,需纠正独断或消极参与行为;应用意识上,看学生能否将知识用于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和问题反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以三角函数为例对问题驱动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探析,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可行路径。认知梯度问题链、真实情境创设与多元评价反馈相结合,既能激活学生思维,又能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他数学内容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君艳 .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学法的应用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0(36):2.

[2] 汪慧琴 . 年年岁岁”题”不同 , 年年岁岁”意”相同——浅析高考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J]. 高考 .20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