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研究
房文新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锦山第五小学 内蒙古 赤峰 024400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品质与关键能力,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层面,培育语文核心素养要依靠教学过程的设计。当下小学语文教育遭遇不少难题,目标定位和素养培养存在脱节情况,“评价方式单一化”“教、学、评分离”等问题较为突出,有些教师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比如识字数量,背诵篇目之类的东西,评判学生时大多依靠标准化考试的成绩,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虽然可以准确地记住这些知识点,但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却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要创建以“目标评价反馈”为关键要素的动态循环体系,着重表现教学目的和评价任务之间的联系,在培育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这个闭环应着重于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把这当作核心导向:教育目标的转型,从“知识导向”转到“核心素养培育”,把部编版教材里的“语文要素”变成能操作、可评估的具体素养指标,像“基于生活经验解读文本内涵”这种形式,超越单纯依靠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1]。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探索——以部编版教材为
例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重构:从“教课文”转向“育素养”
部编版教材单元导语里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教师要将其变成具体的核心素养发展指标,再进一步细化成“学习表现维度”,从而给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的创建赋予清楚而系统的指导架构。
案例1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拍手歌》——“动物朋友”单元
教材要素:朗读儿歌,认识动物名称,体会“保护动物”主题
素养目标重构:
1. 基础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儿歌,能够正确读出“雀”“雁”等生僻字词;发展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儿歌的句式创作23 句拍手歌。
2. 文化传承:借助儿歌内容探究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提出 12 种保护动物的实践方法(素养体现)
(二)素养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从知识讲授到任务驱动的转变
教育实践要塑造学生“知行合一”、能力培养的多种学习场景,依靠部编版教材里的“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这些核心板块,形成系统又分层的任务链,达成目标导向的教学目的。
案例 2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小说阅读”单元(《桥》《穷人》)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作用(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
教学活动设计:
1. 任务一:环境描写小剧场(审美与表达素养)
选取《桥》里“山洪咆哮”的经典环境描写片段,组织学生分组,用“语言描述 + 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场景,再请其他小组判断其是否成功营造出紧张的氛围,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2]。
2. 任务二:“对作者的建议”(高阶思维素养)
探究“特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个议题的时候,要引领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自身也要全面整合各种视角,从而体现出过程性评价的理念。
三、部编版教材教学评一体化应用案例分析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如《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实践作为研究背景,探索教学、评价、学习活动三者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素养目标转化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借助拼音朗读寓言,理解关键词含义如“亡、牢、揠”思维发展:能结合故事内容阐述“主人公的错误所在”文化理解:联系生活实际,阐释“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的哲理
(二)教学活动与评价的融合
1. 活动1 :“故事重构
寓言故事图片排序与复述任务评估维度有“团队排序准确度”和“复述时关键术语的使用状况”,就学习障碍群体而言,可以设计并开展“核心词汇提示卡”,从而做到个性化的干预效果。
2. 活动2 :角色辩论会
本研究以“农民是否应该拔苗助长”作为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以经典文献中所包含的理论作为研究论据,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记录学生“能否结合文本论证观点”,如“你认为‘不该拔’,故事中哪句话可以佐证?
3. 活动3 :“生活关联卡
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主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遇到过像‘农夫’一样的故事,如果我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应该怎么做?”,提高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研究以学生是否能将寓言中所蕴含的哲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语言表达比较模糊的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具体情境来进行引导,例如可以提出“考试期间出现突发情况时如何应对”的情境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三)效果反馈
整合型教学设计要达到知识内化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在实际操作中,“生活联结单”是关键工具,促使学生把寓言文本同自身经验结合起来,做到知识迁移并付诸实践,“上学期数学考试没考好,从《守株待兔》得到启发,每天多做十道习题,最后成绩大增”这个事例,显示学生已具备从故事里汲取生活智慧的能力[3]。
四、结论
从核心素养角度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就可以很好地应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用脱节”和“评教分离”的困局,在部编版教材的实施过程中,要以“素养目标”建构情境化的教学框架,也要构建多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达成素养的发展,这个想法一方面符合了部编版教材“立德树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接下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不同学段的不同问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问题、高年级阅读指导的问题等)上,把这种设计具体到每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娥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优化路径 [J]. 华夏教师 ,2025,(18):93-95.
[2] 王颖君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J]. 华夏教师 ,2025,(18):102-104.
[3] 任潇 . 小学语文课堂管理与学生参与度提升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5,(1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