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层递进式教学在儿科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刘肖依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一、引言

儿科急诊护理工作环境复杂,涉及多种急症处理,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具备快速反应和多任务处理能力。传统的护理带教多为“一刀切”,难以满足不同水平护士的成长需求。分层递进式教学以其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特点,为儿科急诊护理带教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团队的应急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2.1 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分层递进式教学是一种根据学习者能力和知识水平,将教学内容分层分类,逐步递进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分层设计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的护理人员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难度,从基础知识到复杂技能逐步提高。该教学模式强调循序渐进,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掌握,提升学习效果。

2.2 分层递进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护理教育中,分层递进式教学已被应用于多个临床护理领域,如急诊护理、手术护理等,但在儿科急诊护理带教中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分层递进教学,带教教师能更精准地评估护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促进护士分阶段能力提升,减少培训盲区。已有研究表明,分层递进式教学能够提升护士的自信心和职业满意度,促进护理团队整体水平提升。

2.3 儿科急诊护理的特殊性对教学模式的要求

儿科急诊护理涉及病种复杂、急救操作频繁,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要求极高。护理人员需掌握多种急救技能及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教学模式必须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递进式教学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通过分层设计,可逐步培养护士的临床思维和技能操作能力,有效提升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在儿科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具体应用

3.1 制定分层带教方案,明确不同层级教学目标

在儿科急诊护理带教中,首先应根据护士的资历、专业水平及岗位职责,将其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初级护士重点培养基础护理知识和急诊常规操作技能,中级护士则加强复杂急症处理能力和应急决策能力,高级护士则重点提升领导力、指导能力及疑难急症综合管理能力。通过明确分层目标,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确保教学目标清晰具体,有助于分阶段评估护理人员能力发展。

3.2 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儿科急诊护理的分层递进式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与参与感。对于初级护士,课堂讲授和模拟操作是基本的教学手段,通过虚拟急救场景或模拟人模型帮助护士熟悉操作流程与应急反应。对于中级护士,可以通过“反思性学习”案例分析,鼓励护士回顾和讨论复杂急症病例,提高其临床判断力和应急决策能力。此外,情景模拟与团队合作演练对于中高级护士尤为重要,它不仅让护士在模拟环境中练习快速反应和处理突发状况,还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培养其在高压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护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临床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3.3 实施动态考核与反馈机制,保障教学效果

分层递进式教学中的动态考核与反馈机制,能够为教学过程提供及时的修正与调整。首先,针对初级护士,考核侧重于基础操作和急救常识的掌握,如基础生命支持、药物剂量计算等基本技能。中级护士的考核则涉及急症处理流程、药物管理及急救决策等内容,注重其临床判断和急救时的决策能力。对于高级护士,除了技术操作考核,还需注重其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及临床指导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结果不仅反映了护士的学习成果,还为带教人员提供了改进教学方案的依据。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护士发现自身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而带教人员也能够根据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匹配,从而提高带教效果和护士的综合能力。

四、分层递进式教学对儿科急诊护理带教的促进作用

4.1 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

分层递进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通过将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逐层推进护理技能的掌握,使护士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逐步获得更加专业的操作能力和更广泛的应急处理经验。例如,在急诊护理中,初级护士首先学习基本的心肺复苏术(CPR)和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逐渐接触到更复杂的急诊技能,如静脉穿刺、创伤处理等。随着层次的提升,护士在应急反应、危重症判断及快速决策能力方面得到显著增强。通过逐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临床技能,还提升了其应对各种急症的能力,为儿科急诊护理质量的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4.2 增强护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常常是高压、复杂的,团队之间的高效协作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在分层递进式教学中,强调团队协作和沟通训练,尤其是对于中级和高级护士的教学设计中,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通过情景模拟或多人合作演练,护士不仅能提升操作技能,还能在实际操作中相互协作,强化信息传递和任务分配的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团队成员能够了解彼此的角色与职责,在急诊环境中更好地协调工作。特别是在高强度急救场景中,护士们通过分层次的培训与实际演练,逐渐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协作能力,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形成默契,提高急诊救治效率,确保患儿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4.3 改善护理带教管理,提高带教效率

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有效改善了护理带教的管理效率。带教人员可以依据护士的不同层次和能力,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局限性。分层管理使带教过程更加有序、精准,能够根据护士的学习进度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细化每一层次的目标和考核标准,带教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评估护士的学习效果,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分层递进式教学还加强了护理带教的计划性与系统性,使得每个层级的护士都能够在适合的教学环境中成长。最终,带教工作的效果更加显著,带教效率显著提高,培养出的护士更具专业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儿科急诊护理的高强度工作要求。

五、结论

分层递进式教学作为儿科急诊护理带教的一种创新模式,充分考虑了护理人员的能力差异和成长需求,系统设计教学内容,逐步递进提升技能与素养,切实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应急能力。其在促进专业成长、优化团队协作及提升带教管理效率等方面表现突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分层递进教学体系,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儿科急诊护理带教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专业、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卫 , 王朝霞 , 李小敏 , 等 . 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14(15):139-142.

[2] 申飞飞 , 索桂海 , 郑玉芹 , 等 . 分层递进式教学方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实习中的应用 [J]. 现代医药卫生 ,2021,37(20):3561-3563.

[3] 何宇婷 , 黄彬 . 基于智慧技术的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17(0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