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布局施工中新技术的运用研究
成刚
身份证号码:320482199501021697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与人文品质的重要载体,其建设质量与功能价值愈发受到关注。传统园林景观布局施工技术在设计精准度、施工效率、生态保护等方面逐渐难以满足现代社会需求,亟需引入新技术实现创新突破。
一、园林景观布局施工的特点与需求
1.1 园林景观布局施工的特点
园林景观布局施工具有鲜明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它并非简单的植物种植与建筑堆砌,而是以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要素的巧妙组合,营造独特的空间意境与视觉享受,将自然美与人文美融为一体,生态性与可持续性贯穿始终,施工需遵循生态平衡原则,选用本土植物减少维护成本,利用自然材料降低环境影响,构建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实现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 园林景观布局施工的需求
由于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对园林景观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希望景观不仅仅是实用性的景观,还要在景观中反映文化、艺术的气息,建设具有本土文化、传统气息的特色景观,以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实用性功能层面,园林景观按其类型,需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性,比如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要能够提供充足的休闲、游玩场地,居住区园林中要能满足居民优美的居住环境,商业街区园林中要能够吸引大量客流,促成商业气氛的营造等。
二、园林景观布局施工中的新技术类型与应用
2.1 BIM 技术在园林景观布局中的应用
BIM 是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将园林景观的各阶段的信息和属性整合在一起,具有可视性、参数性、协同性的特征。在园林景观总体规划阶段,运用 BIM 模型可以直观表现地形处理、造景植物、建筑小品的效果,有利于规避设计冲突。运用BIM 模型的碰撞检查,避免施工过程管线与景观小品的冲突,减少工程变更。在园林景观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运用BIM 模型准确的为施工提供尺寸、工艺指导,如异型景墙的弧面施工、异形水景的管道埋设,做到精确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
2.2 新型灌溉技术在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应用
现代新的灌溉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灌溉在灌溉水资源的浪费、灌溉不均匀等方面的问题。滴灌方式就是利用管道系统及管道上的滴头把水均匀、准确地滴在作物的根部,滴灌具有节水率高,减少土壤板结等功能,非常适合花卉、灌木等对用水量要求精细的植物。微喷灌方式就是通过微小的喷头喷洒出来雾状的水,不仅能满足植物的需水量还能形成湿润小气候,适合用于草坪、地被植物的灌溉。
2.3 新型材料在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应用
绿色材料引入绿色环保与新理念。生态型透水材料包括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透水能力强,能够迅速排泄地表雨水,减少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资源,孔隙设计有利于植物生长,在园路、广场铺装方面加以运用;绿色型建筑材料以竹材使用为主要表现,材料为可再生材料,便于加工,同时纹理天然美观,主要应用于景观亭、廊架的构造;降解型建筑材料则主要是可降解型塑料产品,运用在临时性的景观产品中,降低污染;新颖的景观照明材料 LED 灯,节能型产品,寿命长,色彩鲜艳,能够通过调光系统,对景观的夜间景致变换,例如节日期间绚丽多彩的灯组效果,提高园林的夜间观赏质量。
2.4 智能控制技术在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应用
自动化、精细化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园林绿化养护的智能化和标准化。自动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实时检测并反馈数据,智能控制系统可以
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及水量,防止灌溉不足或是灌溉过多现象发生。自动智能的园林灯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变化、人流量的多寡智能地控制灯具的开关时间以及灯光亮暗程度。
三、园林景观布局施工中新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技术成本与投资回报问题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新技术的应用在很大比例上存在很高的成本和技术风险。比如BIM 技术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软件的购置费、硬件费用的更新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费比较昂贵,很多中小企业不能承担;一些新型智能灌溉系统、LED 等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新引入的园林景观工程的照明设备,不仅一次性的设备购置费用比较高,后续的设备维护、调试等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新技术带来的一些生态效益等难以短期内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也比较长。
3.2 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园林景观施工新技术相关标准规范、检测验收、施工工法等不齐全或不完善。例如对生态透水材料,不同时段或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其在透水性、承载强度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但检测验收标准不统一,造成了施工质量不一致;智能控制系统产品各品牌厂家接口不一致,通讯协议不一致,造成了智能系统的综合应用和集成效果不理想,新技术在施工工艺、质量验收等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施工缺少标准和依据,现场监理和验收不规范等,无形中带来工程质量的缺陷,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技术的规范、健康发展。
3.3 优化技术成本与提高投资回报率
一是通过政府补贴、行业协会组织集合采购等方式,减少新技术设备、软件的采购成本。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出技术可控、成本可控的国产方案。二是制定新技术应用产生收益的考核机制,将生态贡献、社会贡献等引入考核体系中作为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计量,并以此指标来吸引投资人的投资。三是将成功的实施新技术应用经验、案例分享,利用项目的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提高企业投资新技术的信心,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4 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
政府牵头,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协调,对 BIM 等新技术的应用过程、新材料新产品的性能指标、智能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指标等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新技术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行业市场准入。规范的内容应当明确新技术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质量验收程序与检验标准、新技术应用施工及质量验收程序规范等内容。加强规范的落实与监管,定期检查和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确保新技术的应用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为新技术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结语
BIM、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在园林景观布局施工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设计精准度、施工效率与生态效益。但技术成本高、标准缺失等问题仍制约其推广。随着数字化、生态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园林景观施工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需多方协同完善标准、培养人才,加速新技术普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 有 振 . 新 技 术 在 园 林 景 观 布 局 与 工 程 施 工 中 的 应 用 [J]. 南 方 农机,2022,53(05):127-129+132.
[2] 李省涛, 陈浩. 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应用研究[J]. 居舍,2021,(3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