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分层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作者

李永玖

广南县曙光乡中心学校  663309

引言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课后服务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手段。农村小学受限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师资力量薄弱及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等因素,如何通过课后服务实现高效补充与拓展,已成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

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开展分层课程设计的现实基础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能力差异悬殊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理解不深,作业完成效率低下,课堂吸收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课堂内容对其挑战不足,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动力。传统的“整齐划一”课后辅导方式往往顾此失彼,既不能有效帮助学困生巩固知识,也难以满足学优生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数学课后服务中采用分层课程策略,科学划分学生群体,根据其学习状态和发展潜力,分别设定教学内容和任务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依据日常测评结果、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行为表现,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等级。基础层以掌握核心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为主;提高层强调解题技巧与综合能力训练;拓展层则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提升、问题探究和知识迁移。通过不同层次之间的任务梯度与教学深度差异,实现“低起点、慢节奏、多重复”与“高起点、快节奏、多拓展”的有机并存,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成长路径。

二、分层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分析

为了实现有效的分层教学,课程内容的科学设计是关键。应坚持“层层有目标、层层有重点、层层可达成”的基本原则,在课程目标上,基础层应聚焦课本基础知识的强化与重复训练,确保学生掌握课标要求的核心内容;提高层课程则应设置一些带有梯度的应用题与逻辑题型,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拓展层则应引导学生开展跨章节或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研究与解决,如借助数学游戏、数学建模、趣味挑战等活动,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内容形式上,应注重多样性与生活化,通过引入贴近农村生活实际的素材,如农产品数量统计、家庭用水测算、农具使用比例等,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趣与应用意识。课程内容还应体现递进性与可衔接性,不同层次间的课程既相互独立又可相互迁移,便于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实现学习层次的自然过渡,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成就感。

三、分层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践

在分层课程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机制是确保其有效推进的关键保障。首先,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可采用灵活分组、动态调整的教学模式。课后服务初期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层分组,后续通过阶段性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分层结构,实现“以进促学、以评促教”。其次,在教学管理上,教师应合理安排辅导时间与资源分配,尤其是在教师人力不足的农村学校,应结合“班内分组 + 自主学习 + 同伴互助”等方式,提升教学覆盖面与实施效率。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指导手段。例如,对于基础层学生注重过程引导与操作训练,对于提高层学生则强调思维启发与方法点拨,对于拓展层学生则应鼓励其独立探究与表达成果。与此同时,应加强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联动,避免课后任务重复、脱节或机械,应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强化、迁移应用。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馈,通过错题归类、成果展示、学习小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反思、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

四、农村小学数学分层课程实施效果与问题反思

通过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中试行分层课程设计,初步观察显示该策略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参与度和学习成效方面具有明显成效。基础层学生逐步克服数学学习畏难心理,作业完成率与正确率明显提高,提高层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对典型问题的解法逐渐形成系统思路,而拓展层学生则展现出较强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一定程度的数学实践活动。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分层定位不够精准,导致课程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其二,部分学校受制于人力资源限制,无法实现全覆盖的分层指导,学生间学习效果差异依然较大。其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未能全面记录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学习过程与成长变化,难以形成持续性发展指导。因此,后续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教育诊断与课程开发能力;推动课后服务机制制度化建设,保障资源投入与时间安排;建立多维度、可追踪的学习评价体系,助力学生在不同层次间实现有效跃升。

结论

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开展分层课程设计,是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力举措。本文围绕分层课程的设计原则、内容结构、实施路径与问题反思,系统阐述了在农村教育背景下该策略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价值。研究表明,合理的分层课程不仅能够精准对接学生学习需求,还能激发学习动力、提升数学素养,有效突破农村教育资源与教学方式的局限。未来应持续推进该策略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师资保障、课程研发与质量评估,以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推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从“基本保障”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 李子怡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D]. 宁夏大学 ,2023.DOI:10.27257/d.cnki.gnxhc.2023.000462.

[2] 何佳冰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胜任力实证研究 [D]. 江苏大学 ,2023.DOI:10.27170/d.cnki.gjsuu.2023.000243.

[3] 史福天 . 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提升策略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35):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