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对鞍山健康城市建设的促进研究

作者

於振朋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7

摘要:以城市体育健身组织、体育健身活动、体育健身场地、体育健身赛事、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文化六个方面为着力点,分析在鞍山健康城市建设中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不足之处,探讨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促进健康鞍山的意义以及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鞍山;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健康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城市概念的提出,是新时代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鞍山市政府在“十四五”城市发展规划中也将健康城市建设列为重点内容。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所提出的“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战略”在推动健康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随着全民健身走向纵深,这种服务体系的不足也开始显现。因此,如何使“六边工程”更有效的推动鞍山健康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也为明确下一阶段健康鞍山的工作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1 “六个身边工程”在推动鞍山健康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健身场地分布不均、距离较远

在鞍山老城区很多地方因建筑、人口密集以及早期规划原因,导致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规模小和不专业,致使已有的场地利用率低,使用程度也不够,直接影响了附近居民享受体育场地所带来的优质健身条件。虽然在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上有所提高,但新建健身场地多数都达不到处于人口密集地带15分钟健身圈的要求。部分公共单位、综合公园以及中小学校健身资源的整合力度也有待加强,群众体育健身功能的嵌入度不够,很难实现周边居民使用的无缝共享。

1.2 锻炼活动的开展方式缺少多样性

能够吸引大众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应该在项目设置上具有亲民性,在形式上具有创新性和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目前,各地方在群众健身活动的内容组织上比较单一化,多为吸引老年人参加的传统保健项目,年轻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选择性较少。举办的健身活动也片面追求大型化,多样性不够,以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目的。这就造成大众想要参加的体育活动无处举办的结果,缺乏对大众健身的日常扶助与支持。[1]

1.3 缺少参与比赛的成就感

近些年,鞍山市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这不仅是对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也为营造健康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发挥大型竞技赛事对健康城市促进作用的同时,不应忽略大众自身参与体育赛事的意愿,毕竟所举办的体育赛事的数量是有限的,都具有较高的竞技门槛,强身健体、舒展身心的赛事项目少之又少,导致大众无法从强身健体的赛事项目中享受到参与比赛的成就感。

1.4 群众性体育组织的登记注册条件较高

鞍山体育健身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的登记制度门槛较高,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在登记注册中要严格按照辽宁省暂行办法规定进行。体育社团组织不仅要在民政部门登记,还要接收体育行政部门的定期审查。这种双重登记的方式需要两个部门的协调,在增加了登记注册的繁琐程度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体育社团组织无法实现登记注册的状况。

1.5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不完善

据统计,目前鞍山累计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2000余人,接近常住人口数的1%,从数量上看参加过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较为充足。另外,有部分街道社区所开展的健身活动多为居民根据自身喜好随意开展的,并没有找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当然也存在指导途径不畅通的原因。

1.6 体育文化传播存在局限性

当前,鞍山市具备较完善的载体和平台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宣传主要集中在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新闻以及养生类节目上,鼓励居民多参加体育活动,使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信息量,能够使广大居民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缺少的是如何进行正确、科学的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树立正确、科学的健身观念。

2 通过“六个身边工程”推进健康鞍山的实施策略

2.1 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就是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善程度对全民健身战略的实现以及健康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健康社会离不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管理部门在统筹规划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的时候要遵照合理配置、使用便捷、规模适中以及可持续环保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应基本满足15分钟全民健身生活圈的要求,增加人口密集区的健身场地的数量和规模,盘活存量资源,保障居民健身人均场地占有面积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

2.2 挖掘开发身边小型赛事,降低体育社团组织登记门槛

挖掘健康鞍山建设中的正外部效应,进而提升城市的健康文化素养,使体育文化真正成为健康城市的血液和灵魂。通过体育健身赛事的开发更好的发展鞍山健康产业,促进更多的健康资源、运动休闲项目和服务的效益化。体育健身活动和赛事的健康开展离不开体育健身团体的有效组织,体育社会组织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群众的归宿感得到满足,体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2]

2.3 完善社会体育指导管理,营造健康文化氛围

大众对健身运动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损伤的简单防治离不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健康指导服务。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创造良好的健康指导条件。在组织活动、康复保健和制定运动处方等方面应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区分管理。在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上,可以通过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多种宣传平台,促使鞍山健康城市建设的理念在群众的意识中扎根成型,并更加深入人心。

3 小结

鞍山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在推动健康鞍山城市发展理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市民对健康和体育健身运动的认知进一步强化,城市健康环境也得到了持续改善,但距离建成拥有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文化氛围、健康服务体系的新时代健康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

参考文献:

[1] 王浩淼.围绕“六个身边”构建全民健身新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55-60.

[2] 卢元镇.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J].中国卫生,2016,(9):25-26.

课题:2022年度鞍山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s20223065)

作者简介:於振朋,(1976,12-),男,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