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刘钱坤 杜婉宁
1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212499 2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212499
摘要: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以大概念为引领,以课程标准的达成为目的,分解知识,重组内容,强调学科内在逻辑和框架体系。本文以上海的发展为例,以大概念为引领,关注区域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区域与区域、区域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梳理知识逻辑,更好地把握学科本质。
关键词:大概念;区域发展;单元教学
一、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考与探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章节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按照地理教材的各个章节,分析地理问题,学习地理基础知识,逐步巩固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比较零散,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没有呈系统化、体系化,很多同学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遗忘的情况,学习了这一部分、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后,对上一章节的知识内容便有遗忘,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并不强,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对部分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便出现了遗忘的情况,等到再次复习的时候,对很多地理概念、地理问题的记忆与理解便变得比较模糊了。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方式有效地弥补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是一种打破原有的以课本教材的章节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更有体系化的教学方式,以大概念为引领,涉及对具体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建构各个部分知识的联系,形成框架,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在大概念的引领下,单元教学设计目标具体围绕四个层面,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人类活动与区域的相互影响作用;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从综合的角度,探究区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学生对区域形成认知,认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和辐射带动影响;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结合各种地理分析工具,锻炼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实践能力。在鲁教版“上海的发展”这一课教学中,引入地理大概念,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从“区域发展”的大概念角度出发,开展具体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探究地理问题,对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问题有一个全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二、“上海的发展”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大概念的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在“上海的发展”这一课的教学中,以“区域的发展”的地理大概念为引领,引导学生对“上海的发展”这一课的内容进行综合地运用和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看丰富的视频内容,了解上海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探究意识。以“区域的发展”大概念为引领,引入“大都市”的概念,使学生分析了解都市的起源,通过结合国内外都市的情况,使学生对“大都市”的概念有一个深入的体会。为学生介绍“都市”这个概念出现的背景:都市区这种概念起源于美国,这个概念的出现是与分区设计的思想有关,将居住区和工作区相分离,美国在逐步发展中,完善了都市的分区标准,其他西方国家也进行采用,基于此,我国引入了“都市”的概念,在分区标准和方案方面有争论的地方。
具体教学设计内容:
随后,为学生展示大都市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大都市有哪些特点,结合背景介绍以及观察分析,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大都市”的概念,即规模大,人口多,经济发展潜力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城镇化过渡到高级阶段,是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基于“大都市”的概念,引领学生走入“上海的发展”这一课,从建国前后观看上海的发展,探究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都市对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探究区域的发展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都市”和“辐射带动”的概念,展示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上海地区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提出引导性探究问题:从上海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角度,结合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分布图,分析上海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究影响城市辐射的因素,从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结合学习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综合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基于不同角度分析上海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理解“辐射带动”这一概念。
探究“辐射的强度”,结合上海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的分析资料进行探究、学习。引入的辐射强度图中分别从不同时间段、不同城市,探究上海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辐射强度。结合不同表现情况,强度影响情况,分析背后的原因。在本环节的探究活动中,基于“辐射”的概念,探究辐射影响的因素、辐射的强度以及背后的原因,在大概念的引领下,对地理现象进行由浅入深逐步地探究,综合地运用、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
在理解、运用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基于“区域发展”的大概念,对本部分的知识建构了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从大都市、辐射带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整理,分层级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并进行地理知识的拓展和发散,锻炼学生的地理探究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基于大概念,进行全课的梳理和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三、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总结与完善
从大概念的角度出发,为单元教学设计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基于“区域发展”的大概念,从“大都市”、“辐射带动”的思路视角,引领学生逐步地分析、探究。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教学情境,大概念是与单元教学目标、思路即区域发展问题是密切联系的,从认识、理解区域联系与发展教学角度出发,引入“上海的发展”这一实践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有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解,建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从大概念、大单元的视角下,进一步细化具体的教学分支,即将从大概念、大单元下面逐层地剖析各个小概念、小问题,并建立之间的学习联系,再从全面的视角下,对这些学习内容有一个综合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对本单元的地理学习内容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关注教学的后续环节,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探究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活动的开展效果,学生综合系统地理学习思维的培养情况。在教学评价环节也需要重点考察大概念下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情况,是否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了各个部分知识的联系,并形成了系统化的思维认识。
参考文献:
[1]王丝诗,谭华云,江洁丽.“绿色发展”大概念教学内容梳理与实施策略——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5,(06):32-36.
[2]陆才稳,柏林,杨小华.大概念视角下高中地理素养融通型单元课时教学构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5,(0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