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欧轩和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六中学 524400

随着时代持续向前迈进,信息的传播愈发便捷,多种文化思潮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初中生价值观念的构建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初中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进行创新与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凝结体现,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是初中德育工作宝贵的资源。怎样把它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初中德育工作之中,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会深入地研究与之相关的应用策略,期望能为初中德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贡献一份力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的关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中德育提供丰富资源

对于初中德育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其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可谓不计其数。像那“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有着教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的作用;诸多历史故事以及名人轶事,比如孔融让梨、曾子杀猪等,均是对谦逊、诚信等美德的生动诠释。这般丰富多元的内容,从思想观念一直到行为规范层面,都为初中德育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能促使德育摆脱枯燥理论的束缚,以鲜活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1]。

(二)初中德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德育是重要的途径所在。初中阶段正值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当中,德育工作起着核心的作用。借助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像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等,并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深入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当学生接受德育的熏陶之时,会把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外化为实际的行动,而且在今后的生活里积极地传播并践行,如此一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得以代代传承且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初中德育达成其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给予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文化支撑,使得德育更具深度和内涵。而初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起来后,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之情,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成长起来,能够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实现传承与创新。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共同为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融入传统文化

对于初中学校而言,其课程体系的优化工作需扎实推进。一方面,应开设专门针对传统文化的课程,像国学经典研读这类课程,可对《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予以系统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从古人智慧中汲取养分,对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所领悟。另一方面,学科融合工作需着重关注,于语文教学过程里,要深入挖掘古诗词、文言文所蕴含的德育价值;而在历史课上,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将学生的爱国情怀有效培养起来。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也不能忽视,要紧密结合地方文化所具有的特色,比如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以此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与认同感,让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全面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进而形成全方位的育人良好格局[2]。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故而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极为关键重要。情境教学法的采用是一种有效途径,借助多媒体来创设出历史情境,比如重现古代礼仪的场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深切感受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开展项目式学习同样不可或缺,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作为项目主题,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调研以及展示等活动,以此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故事教学法的运用也颇具成效,通过讲述“程门立雪”等这类典故,引导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尊师重道精神展开深入思考。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拓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打破时空方面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营造校园文化,强化环境熏陶

学校应当着力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部设置文化长廊,用于展示诗词歌赋、名人名言等内容;在教室里面张贴书法、国画等作品,以此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也十分必要,比如举办传统文化节,开展诗词朗诵、戏曲表演、汉服展示等各类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设立诸如书法社、国学社等校园文化社团,并且定期组织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进行交流与学习的优质平台。通过校园文化全方位的熏陶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重要课堂,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德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的方式,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活动,以此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水平与相关能力。组织亲子活动也极为重要,比如亲子共读经典、传统节日家庭庆祝活动等,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家长自身要做到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当中传承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学校与家庭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实现健康成长,培育出良好的道德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在时代的发展进程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里的应用有着深刻长远的意义。借助改良课程、创新手段等策略,能够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之中。虽然在实际推行过程里或许会遭遇一些挑战,但是只要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家庭与学校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就一定可以协助初中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当中坚守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展望未来,持续深入推进相关的探索实践,必定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领域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彩,帮助学生满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夏红军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深度融合的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31):120-122.

[2] 文中博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15):57-59.

[3] 王欢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策略 [J]. 家长 ,2024,(0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