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赵卓
盘锦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
引言
道路与桥隧工程是国家交通网络建设的关键组成,其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对区域经济发展、民生出行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普通建筑工程,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具有显著特殊性:施工场地多分布在山区、河道等复杂地形,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一、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主要安全风险因素
1.1 环境与地质风险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受环境与地质条件影响显著,易引发安全隐患。山区道路与桥梁施工中,地形起伏大、地质结构复杂,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雨季降水集中时,松散土体含水量增加,稳定性下降,可能导致边坡坍塌,掩埋施工设备与作业人员;隧道施工需穿越不同岩层,若遇到断层、溶洞等不良地质段,易发生涌水、突泥事故,破坏施工结构,威胁作业安全。
1.2 施工工序与设备风险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工序繁杂,高危工序集中,设备操作风险突出。道路工程中的基坑开挖、路基碾压等工序,若基坑支护不到位、碾压参数设置不合理,易引发基坑坍塌、路基沉降,导致周边结构损坏与人员伤亡;桥隧工程中的高空作业,若安全防护设施缺失、作业人员未规范佩戴防护用具,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1.3 人员与管理风险
人员因素与管理机制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部分作业人员缺乏系统安全培训,对施工规范与操作流程不熟悉,存在违规作业、违章指挥现象如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临时用电私拉乱接等,直接增加安全事故风险;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将安全管理视为 “附加任务”,未能将安全要求贯穿施工全过程,导致安全制度形同虚设。
二、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2.1 强化安全意识,夯实管理基础
安全意识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前提,需从人员培训与文化建设两方面提升全员安全素养。构建分层分类的安全培训体系:针对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法律法规、风险管理理论培训,提升其安全决策与统筹协调能力;针对作业人员,结合不同工序特点,开展实操性安全培训,如高空作业防护、特种设备操作规范等,通过案例讲解、现场演示等方式,让作业人员直观认识违规操作的危害,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2.2 动态风险管控,实现源头预防
风险防控是施工全过程动态进行的,在“识别—— —评价———控制———更新”中实现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源头控制。施工前,由项目技术员、安全员、地质人员等针对工程勘测设计文件进行安全风险源识别工作,利用工程勘察报告及施工图结合,编制完整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点— 例如隧道施工以涌水、瓦斯等风险为主,桥梁施工以吊装、高空作业等风险为主。
2.3 细化过程监管,消除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监督管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要在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时间段等环节做足文章,具体表现在现场监控的精细化管理上。对危险性较大的环节或施工加强跟踪管理,成立项目关键施工阶段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基坑施工准备工作,检查土方开挖安全支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密切关注土方开挖基坑边坡的沉降变化状况等;对于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情况进行监控,特别是高空作业过程中安全网、脚手架、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2.4 构建应急体系,提升处置能力
应急体系是预防和处置突发安全事故的基础,应从应急预案、应急储备、应急演习三个方面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根据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在施工前编制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包括坍塌、高处坠落、施工机械伤害等事故,明确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救援流程、处置程序、联系方式等——隧道涌水事故预案明确人员疏散路线、排水设备开关机流程、医疗救护联系单位,使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启动各项措施。经常性进行应急演习,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按不同的应急事故情景模拟演练救援救援处置,例如基坑坍塌后人员的救援、隧道火灾发生后人员的疏散和逃生,使作业人员掌握应急演练的流程及作业人员自己的应对手段和环节的配合。
三、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
健全的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依据,需结合道路与桥隧工程特点,制定涵盖风险管控、过程监管、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管理要求与操作标准 —— 如《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规程》等,确保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建立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建设单位负责统筹协调,提供安全管理所需资源;施工单位承担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监理单位履行监督责任,对施工安全进行全程监督。将安全责任细化至每个岗位、每位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与考核标准,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与个人,严格按照 “四不放过” 原则追究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3.2 加强多方协同与监督考核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多方协同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建设单位定期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召开安全协调会,通报安全管理情况,协调解决跨单位安全问题;施工单位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及时反馈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引发安全隐患;监理单位加强现场巡查,对违规操作、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拒不整改的可下达停工令。引入第三方安全监督机构,对工程施工安全进行独立评估与监督,客观反映安全管理现状,提出改进建议;建立安全考核机制,将安全管理成效纳入施工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对安全管理优秀的单位在后续项目招标中给予优先考虑,对安全事故频发的单位限制参与工程建设,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施工单位重视安全管理。
3.3 推动安全管理技术创新应用
技术创新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鼓励施工单位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优化安全管理方式。利用 BIM 技术构建施工三维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提前识别工序冲突、空间碰撞等潜在安全风险;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人员、设备、环境的实时监控,如通过定位手环掌握作业人员位置,确保其不进入危险区域;采用智能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设备故障等风险进行提前预判,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研发,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针对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难点开展研究,如研发适用于复杂地形的边坡监测设备、高空作业智能防护系统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安全管理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结语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结合工程特性,从风险识别、过程管控、应急处置等多维度构建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施工中的主要安全风险,提出强化安全意识、动态风险管控、细化过程监管、构建应急体系的管理策略,并从制度、协同、技术三方面完善保障措施,为工程施工安全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宋建花 . 道路与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5,(09):114-116.
[2] 戴国帅 , 胥祥鹏 , 魏平 . 城市道路桥隧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探讨 [J].中华建设 ,2025,(0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