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资源助力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效果提升路径

作者

王徽晟

广西桂林全州县石塘镇朝南完全小学 541504

引言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语文教育应该符合社会需求,扩展学习范围,并融入跨学科学习的理念,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现在的小学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里,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初级,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包含图文,视频以及例文分析等)作为预习辅助工具,在作业点评环节也存在这种情况。尽管这些传统方法可以给予一些帮助,但它们的功能单一,缺少互动性,不能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开放性,动态性以及协作创新的潜力,怎样在习作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化环境里的资源,这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数字化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意义探索

想要提升写作能力就务必全面地去考虑诸多要素,如今三年级学生在自主创作意识和高效表达技巧上仍然有所缺憾,他们的习作内容常常只是形式单一,深度不够且缺乏新意,呈现出一种机械化的态势,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存在一定的妨碍,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素材,但无法有序地整合起来,从而陷入构思的限制之中。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可以依靠数字化资源来改良自己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数字素材管理系统”,开发“虚拟范例资源库”,引领学生归纳优秀范文中的典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公众号,小红书等)发布经典案例供学生参照学习,进而慢慢改进学生的文本构建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数字资源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索

2.1 课前导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的具体要求,“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表达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抒发个人情感,展开想象,重点体现自己觉得新奇或者印象深刻的部分”,这种指导思想突出体现了培养个性化表达能力的主要方向,在此情形之下,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迫切需要形成符合个体需求的教学模式。“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因其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鲜明特性,在推动小学阶段习作个性化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明显应用价值,依靠这个平台,教师可以从众多资源库当中准确挑选出适合作文主题的图文,音频以及视频素材,通过多模态感官交互营造沉浸式情境环境,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并再现特定场景,进而激发起他们的内在认知图式,引发创新思维,加强情感共鸣,提高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最后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写作效果。拿主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教学案例来讲,教师利用播放录制好的父母深情告白的视频片段当作课程导入部分,学生们在聆听那些未当面说出却充满情感的话语的时候,心里很受触动,脑海里马上浮现起与父母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刻,这样真诚的情感气氛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得他们产生一种想要表达的强烈愿望,心里有一种迫不及待地要倾诉的感觉。

2.2 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习作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并不是培养未来的文学家。习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构建自己的故事,达到情感抒发和叙事能力提高的双重教育目的。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支撑,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局限,还可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深度学习的认知工具,也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协作交流、情感激励的工具。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所以教师要重视情感的培育工作,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创造沉浸式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实现高效的“一体化”习作教学。选取《战争,请远离孩子》中的黑白影像做教学素材,用视听媒介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精准的音效设计,引领学生领悟战争的残酷性,采用镜头聚焦技术凸显某些儿童形象,之后把叙事视角转到本次习作所需的具体场景,促使学生联系画面中小孩所处的环境开展同理心思考,很快唤起情感共鸣,激起创作欲望,达成高效的情感传递和表达能力培育目的。

2.3 借助互动数字平台推动学生协作交流

数字化资源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互动式数字平台给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带来了一种新颖的实践路径。这个平台支持师生之间即时交流,也方便教师给予个别化指导,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递交习作初稿,得到同伴和教师的多种反馈意见,这样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既扩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又促使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察觉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地方加以改进。在开展“我的梦想”这一主题习作活动的时候,教师凭借互动式数字平台创建起一个线上写作社群。在校学生利用社区平台来发布原创习作并参与到相互评价互动之中,有些学生通过浏览同龄人的文章而获取灵感,从而更加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另外一些学生则借着对他人成果加以点评,从而改善自身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水平,这种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明显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并且对于综合写作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结语

数字化教育背景下 , 习作教学的知识获得路径已脱离传统课堂范畴 , 网络平台、师生互动乃至同伴合作等方式被用来打造知识框架 , 这种新型学习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开放性强、可交互 , 还具有随时更新特点 , 依靠信息技术支持展开的习作教学改革既是推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泉 , 又是带来各种实际困难的现象, 最终目的在于使语文课程变得愈发开放灵活而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上海教育传媒智库 . 迈向新学习时代:2014 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M]. 上海:中西书局,2014.

[3] 叶圣陶 . 叶圣陶教育文集 ( 第 5 卷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