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共育视觉下探讨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策略与实施路径
黄艳
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中心幼儿园
引言:
当前,在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着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结合不到位,幼儿难以将课堂当中学到的一些劳动教育知识付诸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之下,幼儿园教师要从幼儿自身的劳动实践能力出发,通过发挥幼儿园和家庭两大幼儿生活区域的积极性,让幼儿能够在劳动教育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为日后的生活、学习、成长奠定基础。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原则
(一)坚持以幼儿为本原则,提供适配化的劳动教育活动
建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活动,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为幼儿配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安全性的劳动工具和材料,积极地构建沉浸式的劳动体验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幼儿可以亲自参与到种植、养殖、烹饪、清洁等多种劳动活动,以亲身实践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艰辛,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要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劳动教育的活动方式,针对 3 到 4 岁的幼儿而言,可以开展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针对 4 至 5 岁的幼儿,在提升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可一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劳动技能,而针对 5 到 6 岁的幼儿而言,可以开展一些难度稍高的劳动教育活动,可以结合区角活动,设置关于劳动的区角,如种植区、烹饪区、养殖区等,让幼儿通过玩区角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以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
(二)坚持实践优先原则,在实践之中增强劳动的技巧
实践优先的原则要求劳动教育活动应紧密围绕幼儿的生活实际展开 , 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以此为基础设计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擦桌子等), 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1]。在不断地实践的过程当中找到劳动的技巧,并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能够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实践和生活之中。在幼儿园和家庭将这些学到的技巧进行应用和掌握,并逐渐增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也能够让幼儿不断地接触身边的社会和事物,丰富幼儿自身的认知水平,对自身的成长产生帮助。
(三)坚持家园共育原则,切实发挥家庭幼儿园积极性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家庭在幼儿教育的 地位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在家园共育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模式,来探讨如何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来完成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精准地了解到幼儿在成长中哪些劳动技能是必要必备的,且需要通过幼儿园的课堂途径为幼儿进行统一化的培训。哪些劳动技能需要幼儿在家庭生活的过程之中进行实践。通过发挥家庭和幼儿园两大积极性的方式,让幼儿能够在全过程链条当中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增强自身的劳动实践能力。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借助教育契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之下,教师和家长应当密切地关注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科学的延伸和延展。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例如,在开展低碳生活意识的培养过程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会一些基础的垃圾分类方法,通过对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等种类的学习,让幼儿能够提升对环境保护重要价值的科学认知,改掉随手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同时,借助幼儿园垃圾分类的实践方法,让幼儿能够动手操作,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过程之中,达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理论实践结合,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幼儿园劳动教育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把劳动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例如在就餐后学会自己收拾吃饭的碗筷,打扫干净桌子卫生;在起床后学会自己穿衣服裤和鞋子,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内务;在进行操作活动后能够及时清理活动垃圾,在开展区域活动后,能及时整理好图书玩具等等。让理论和实践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行深度结合。同时,在家庭教育当中,教师要有效地引导,让幼儿将这些良好的劳动习惯应用到家庭生活的过程之中,例如,帮助父母和家长清扫房间、择菜、拿碗筷、端饭菜等等。通过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之下,让幼儿能够将学习到的劳动技能在不同的场域当中进行发挥,将这些劳动技能知识变为劳动技能,通过不断的劳动活动,让劳动变成一种习惯。让幼儿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当中达到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目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三)完善评估体系,达到针对化劳动目标
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策略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完善评估体系。在幼儿园视角和家庭视角的过程当中,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达到针对化地劳动教学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幼儿日常劳动评估的过程之中,可以对幼儿的劳动习惯、劳动频率、劳动的实施效果等多个维度展开评价,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在劳动实践当中存在的薄弱点,并进行改正。而针对幼儿在进行观察式劳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劳动记录和认知效果进行评估。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之下,教师将评估的结果与家长进行综合分析,为幼儿下一步的劳动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结束语:
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之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劳动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过程当中,应当坚持以幼儿为本、实践优先、家园共育三大原则,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当中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合理化的引导,在课堂当中培养相应的劳动技能,在社会实践当中,让幼儿进行具体的劳动实操。通过发挥幼儿和家庭两大评价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具有适配化的劳动教学体验,让幼儿能够在劳动之中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 .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J]. 亚太教育 ,2025(4):22-24
[2] 陈淑兰 . 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1):06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