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英语微课资源项目式优化研究

作者

徐超

兴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英语作为基础学科,需兼顾语言知识传授与职业场景应用能力。然而,传统课堂常因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持续学习动力。

1 精准定位需求,构建分层微课资源库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十分明显。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弱,对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对提升职业场景英语能力的强烈需求。这种差异使得采用统一标准的微课资源难以有效应对个体的学习需求,其后果是部分学生可能觉得内容过于简单而“吃不饱”,或者因难度过高而“跟不上”。应对这一挑战,构建分层次的微课资源体系需要紧密围绕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展开:深入分析学习现状,细致拆解教学内容,实现资源的精准适配。分析学习现状是起点,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入学测试、课堂中的细致观察、与学生进行访谈等手段都能发挥作用,目标是全面把握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现有水平、他们的兴趣倾向以及未来职业的大致方向。举例来说,旅游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对涉及景点描述、行程规划等实用表达更感兴趣;机电专业的学生则往往需要优先掌握设备说明、技术交流等领域的专门术语。基于学情分析,接下来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分层。核心思路是按照“基础—提升—拓展”的梯度进行划分。基础层关注词汇、语法等核心知识点,可以运用动画演示、口诀记忆等方法,旨在降低理解的障碍。提升层则紧密结合具体的职业场景来设计微课内容,例如利用“ 机 场 值 机 ” 的 视 频 片 段 讲 解“check-in”、“boarding pass” 这 些词汇的应用。拓展层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考虑引入行业前沿的实际案例,内容可能涵盖跨境电商英语或者国际会议礼仪等。资源匹配完成后,建立动态更新机制至关重要。

2 多元融合设计,打造“微课 + 项目”学习闭环

突破原有框架,将微课资源与项目式学习结合,需要重新考虑微课的应用场合。这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微课不只服务于课前准备阶段,应当贯穿整个项目过程。关键在于利用微课为项目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撑,让学生有机会在接近现实的情境里运用所学。项目执行中得到的反馈反过来又能指导微课内容的改进。观察旅游专业的一个实践案例,“设计家乡旅游攻略”项目展示了这种融合的具体操作。教师可以分步骤嵌入微课资源。项目开始之初,引入“7·23 甬温线事故”的新闻报道片段,能有效引发学生对交通安全话题的关注。这时顺势播放“旅行安全提示”微课,讲解“Because of”、“Take precautions.” 这 类 表 达 就 很 自 然。 进 入 资料搜集环节,提供“如何撰写英文景点介绍”微课是有帮助的。这个微课通过比较“长城”与“埃菲尔铁塔”的英文描述方式,帮助学生归纳出“历史背景 + 建筑特色 + 游客体验”的写作结构。到了展示成果的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旅游攻略视频”微课,能直观地学习如何运用图片和音乐提升展示效果。紧接着安排学生相互评价彼此的攻略作品,提出诸如“增加互动问答环节”、“优化配色方案”等建设性意见,这是对学习闭环的完善。整个过程,微课扮演了不同角色,从激发意识到提供方法,再到展示范例,支撑了项目的推进。学生的实践和反馈又为微课设计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3 动态评价反馈,构建“资源—项目”迭代机制

评价活动深刻影响教学优化的路径选择。过往的评价重心常在“测试成绩”上,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往往被忽视。判断资源质量时,“实用性”与“吸引力”必须成为关注焦点。平台记录的信息,比如观看时长或者重复播放次数,能够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在何处。一条微课如果“前 30 秒”观看率偏低,它的开头部分设计可能需要调整。通过问卷方式也能获取学生反馈,内容涉及“内容难度”或者“讲解清晰度”等具体方面。假设很多学生提出“虚拟语气”微课案例离职业场景太远,考虑替换成“客户投诉处理邮件”案例是合适的思路。“同伴评价”机制同样值得引入,学生可以给微课打分并且阐述观点,例如表述为“这个微课的动画很有趣,但语速太快,建议添加字幕”。对于项目成果的评价,“知识掌握”情况与“能力提升”程度都需要兼顾。除了常规的笔试形式,“项目报告”、“现场展示”以及“客户反馈”等多样的评价手段都可以设计使用。以“旅游攻略设计”项目为例,评判依据可以包含几个维度:“内容完整性”指是否涵盖景点、交通、住宿等信息;“创意性”关注有没有融入本地文化特色;“英语表达准确性”检查语法错误数量;“团队协作表现”则看分工是否合理、沟通是否顺畅。量化评分结合描述性语言,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知晓需要改进哪些地方。

综上所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微课资源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将迎来更多可能,如通过 AI 生成个性化微课、利用 VR 模拟职业场景等。中职英语教师需持续创新,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助力学生成长为“英语 + 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焦禧颖 . 人工智能赋能中职英语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 海外英语 , 2025,(12): 209-211.

[2] 刘葆华 . 微课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中国新通信 , 2025,27(12): 197-199.

[3]马丽.中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5,27(09): 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