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化转向及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

胡添南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121

引言

当高中思政课遭遇“抬头率低”“共鸣感弱”的现实困境,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范式已难以承载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议题式教学虽以“议”促思的特质受到关注,但实践中仍存在情境悬浮、议题空洞等问题。如何让思政课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说理转向体悟,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

《课标》明确指出,“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1],为了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师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2]。坚持“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深入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并探寻有效路径,是落实《课标》要求、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

一、思政课情境创设的必然选择

《课标》将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为课程目标,并强调“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传统思政课情境创设常陷入两大误区:一是“为情境而情境”,将生活素材简单拼凑;二是“重形式轻内核”,追求课堂热闹却忽视价值渗透。生活化转向要求教学情境回归真实生活逻辑,以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三个维度突破,响应国家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

(一)从虚拟案例到真实场景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使用一些虚构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比如某地发生经济危机或者某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这类案例虽然能说明理论,但学生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实际上,我们可以直接从学生生活中取材,比如讲解市场经济时,就用学校门口小吃街的变化做例子。前些年小吃街都是固定摊位,现在变成了扫码点餐、外卖配送,这种变化就是市场调节的生动体现。再比如讲到政府监管,可以用学生都接触过的直播带货为例,讨论为什么需要规范主播行为、平台要承担什么责任。这些真实发生的变化,学生都有切身体会,讨论起来自然更投入,理解也更深。

(二)从成人视角到青春叙事

很多思政课案例都是从成人角度设计的,比如讲民主就用人大代表选举,讲法治就用法院审判案例。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对高中生来说,他们更关心自己生活中的事。现在的学生都在用社交媒体,可以讨论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来引出隐私权的话题;学生都有喜欢的明星,通过讨论粉丝打榜行为来思考理性消费;面临高考的学生都在考虑未来,用选专业是听父母的还是按自己兴趣来探讨人生价值。这些话题学生天天都在经历,说起来都有切身感受,思政教育的效果自然更好。关键是要用学生的语言来讲道理,而不是用成人的方式说教。

思政课的讲授式教学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互动式教学能够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政核心素养的养成[3]。以校园垃圾分类决策教学为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听证会的实践形式,将学生分成不同利益群体:环保委员组负责收集并分析垃圾分类的效益数据;学生代表组则注重调研取证,如实反映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校方工作人员组则需要协调各方诉求。在模拟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准备论据、现场辩论等环节,促进学生对公共决策流程的理解与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教学也可以采用互动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调查校园超市商品价格,通过市场比价、成本分析等途径收集证据,然后模拟投诉、协商、调解等维权流程。互动式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切身体验政策制定的流程,具体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与协商能力。

二、思政课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原则

实现思政课教学情境生活化转向需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适度陌生化原则:教学情境素材来源于生活但需要结合教学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增加情境的思辨性,通过创设情境的认知张力,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4]。例如,将生活中常见的网购维权情境结合国际组织与法律知识点将其改造为涉及不同国家法律差异、货币结算的跨境电商维权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意识和辩证思维分析复杂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其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

(二)问题设计梯度原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避免直接灌输,设计问题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首先让学生观察现象,要求其分析实质矛盾,最后引导学生做出价值判断。例如,探讨如何制定公共政策议题,先引导学生了不同社会群体的诉求差异,分析这些诉求反映的利益矛盾,再深入讨论民主决策中如何平衡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权利,最终达成对中国式协商民主价值的价值认同。

(三)文化适配性原则:情境选材需充分考虑地域、城乡差异及学生生活经验。例如,面向农村学生可选用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村规民约执行等案例讨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面向城市学生可选用共享单车治理、社区议事等案例。通过营造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使价值引导具有现实基础。

三、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路径

构建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系统推进素材开发、活动设计与评价反馈,三者协同服务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一)生活素材的教育转化技术

情境素材的选择与转化是生活化教学的基础,应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时事热点筛选法聚焦具有政治相关性(体现国家政策、社会制度)、社会影响度(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生活贴近性(学生可感知)的事件 [5]。例如“淄博烧烤”现象,可挖掘政府服务职能、市场规律、公民素养等教学点,其时效性强、讨论度高、思辨空间大的特点,利于在热点剖析中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与公共参与意识。关键在于把握时效性、典型性与教育性。学生故事征集法则通过问卷、观察收集学生真实困惑,经脱敏与教学化处理,将个体经验转化为普适性议题(如“健康家庭沟通模式构建”)。此类素材代入感强,注重隐私保护与价值引导,有助于在探讨切身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二)冲突性情境的营造策略

设计蕴含认知冲突的情境是激发深度思考、培育高阶素养的关键路径。道德困境类情境(侧重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如“见人落水但自身水性不佳”的两难选择,重在引导学生权衡道德义务与自我保护,理解行为选择的合理性及其法律、伦理边界,培养理性判断力与责任意识。价值冲突类情境(侧重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如“高薪工作 vs 基层支教”的职业选择,引导学生剖析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辩证关系,认识多元价值共存,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统一性,深化政治认同并培养辩证思维。而利益博弈类情境(侧重公共参与、法治意识),如制定班级手机使用规则需平衡多数人与少数人的不同诉求,通过角色扮演与协商辩论,让学生体验规则制定的复杂性,理解民主协商、利益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法治内涵。

( 三) 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生活化教学需匹配多元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核心素养发展。在评价主体上,应实现多元化:教师评价侧重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发言深度、合作能力、思维品质变化等角度关注学生素养发展轨迹;学生互评引导其在小组活动、辩论中依据明确标准相互评价,促进反思与协作;学生自评则通过反思性写作、学习日志引导其审视自身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变化 [6]。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过程性观察记录持续跟踪学生各环节表现,聚焦思维过程与行为;反思性写作通过引导性问题(如“本课最触动你的点?”)记录真实思考与体会,评估价值内化;情境体验卡则用于特定情境前后对比,记录即时情感反应与课后理性分析,直观呈现从感性共鸣到理性认知的素养提升过程。

四、典型案例分析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知识点对很多学生来说理解掌握难度较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式民主的内涵,教师需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一)前置任务: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人大代表选举流程,通过了解人大代表候选人选举方式的科学流程与选举特点,初步了解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相关知识,引导其形成对中国民主选举模式的理解认同。

(二)课堂模拟:模拟举办政府“校园路灯改造方案听证会”。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供明确角色立场卡(如学生代表、后勤部门、财务人员、周边住户代表);制定并执行简明议事规则引导学生限时发言、有序提问,保障充分讨论时间。引导学生体验利益表达、观点交锋与协商妥协过程,培养学生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

(三)课后延伸:指引学生进一步探寻生活中的民主元素,比如引导其结合社区业主会议通知形式、社区微信群议事规则等案例撰写微型调查报告或感想,探讨这些民主元素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实施过程中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防止活动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觉得民主只是走个过场;二是要关注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可以通过匿名意见箱等方式收集他们的想法;三是要把活动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在活动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民主原则 [7]。

结语

思政课议题情境创设的生活化转向,并非消解教学的专业性,而是以真实有效的方式落实《课标》要求,实现价值引领与核心素养的深度培育。当思政课教师善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诠释理论、以生活逻辑解构知识、用实践智慧启迪思维,课堂方能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未来研究可深入探索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情境创新,推动思政课在守正创新中永葆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M].2020 年修订.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舒佳丽 . 议题式教学的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政课中的有效运用 [J]. 文教资料 ,2024(7):75-78,83.

[3] 黄海东, 于文颖. 困境与超越:

[4]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研究 [J]. 现代教育科学 ,2023(1):112-117.

[5] 王昭霞 . 高中思政课堂议题式教学评价模式探究 [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23(10):60-64.

[6] 徐川 .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区县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运用现状研究——以 C 市 T区为例 [J]. 教育观察 ,2022(5):107-110.

[7] 李鹍.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J]. 课程教学研究,2022(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