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陈晨

安徽省池州市第十六中学

本文以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探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策略与实践路径。通过文献分析与教学实践,提出情境创设、资源整合等策略,结合实例验证其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提升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合理运用该技术可优化教学、激发兴趣,为素养导向教学提供参考,助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情境创设,强化语言能力培养

按照核心素养为依托,提升语言能力需借助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多媒体技术借助音视频、动画等元素,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营造沉浸式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语境当中感知、理解以及运用语言,符合“在用中学”的语言学习规律。[1]

以 人 教 版 八 年 级 上 册 Unit 8“Let's Communicate!” 为 范例,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下的交际视频,像商场购物咨询、餐厅点餐、问路之类的,视频展示规范英文表达与自然肢体动作,依托互动课件设置“情景模拟”环节,学生从视频里随机挑选场景,依据多媒体屏幕所提示的关键句型(如“Could youplease...?”“How can I...?”) 开 展 对 话 演 练, 教 师 能 实 时 录 制 学生的对话过程并投屏展示,组织全班一起进行点评与优化,让学生在真实模拟里掌握交际话术。

利用多媒体构建的真实情景,把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成具体的交际实操,极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主动性,助力其熟练掌握并运用单元核心句型,有效提高了语言运用水平,为落实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提供高效途径。

二、多媒体文化渗透,深化文化意识培育

文化意识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媒体技术可集成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把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有效融合,以直观方式展现中外文化元素,协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期间,领悟文化内涵,杜绝文化误判。[2]

以 人 教 版 八 年 级 下 册 Unit 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mountains”为例,授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中国“愚公移山”的动画短片,配上英文旁白,使学生掌握故事梗概和“坚持不懈”的文化内涵;播放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这类西方同主题的故事视频,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对比课件来展现两个故事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文化寓意上的差异。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平台查找补充资料,以小组形式探讨“中西方坚韧精神的不同表达”,并利用 PPT 呈现讨论成果,增进对中外文化的认知。

多媒体技术把中外文化资源进行可视化和对比处理,消除了传统文化教学的束缚,让学生于语言学习期间自然地接触文化知识,不但拓宽了文化视野范围,还培育了理性审视文化差异的思维,切实达成文化意识培养目标。

三、多媒体任务驱动,提升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突出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提升,多媒体技术可构建呈分层递进态势的任务型课件,用问题链驱动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协同合作学习,在完成任务时锤炼自主学习能力,培育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素养。[3]

以 人 教 版 九 年 级 Unit 3“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the restrooms are?”为范例,教学期间凭借多媒体开展“校园周边生活地图”构建任务:利用课件呈现校园周边的实景地图,标记出餐厅、超市、卫生间等地点,布置“帮外国友人规划一日行程”的核心任务;把任务划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层:运用课件中的“句型库 ”( 例 如“Excuse me, do you know...?”“Go along this streetand turn...”)去完成地图里场所英文表达填空;进阶层:利用多媒体查询各场所英文标识、开放时间等信息,制作简单英文指南;拓展层:构建外国友人提问的场景,学生依靠地图和指南进行口头引领,教师借助多媒体互动面板实时记录学生表现并给予反馈。

依托多媒体任务为支撑,借助分层规划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沟通中掌握单元核心知识,同步提升信息整合、逻辑表达等能力,助力思维品质成长,达成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同步进步,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相契合。

四、结语

开展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构建情境、渗透文化内涵、引领任务实施,可高效助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养成,未来教学要持续强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水平,通过更精准地应用多媒体,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提效,达成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尊业 .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J]. 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27):79.

[2] 潘琦 .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 ,2021(18):93-94.

[3] 李鸿臻 .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