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家校协同育人的困境与突破

作者

徐霞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日益全面,既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品德修养。高中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德育工作意义重大,《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发布,着重凸显家校协同育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里的关键作用。家庭教育为学生打造品德修养与生活习惯根基,学校教育凭借系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育,促进学生进步;社会教育借助多元实践场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一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开展高中德育实践期间,家校协同育人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状况。

一、新时代高中德育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高中德育工作里,家校协同育人意义重大。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应对学业以及身心成长的双重考验,家校合作可汇聚资源,从生活、学习、心理等多层面予以支持,把家庭给予的情感陪伴、品德熏陶和学校开展的系统德育课程、专业引导相融合,比如主题班会与家长的言传身教相呼应,能推动学生“五育”均衡发展。鉴于教育改革对综合素质培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新高考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与个性专长,家庭介入学校德育活动,可提供多样化视角与资源,推动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改革需求。家校深度沟通凝聚的教育合力,既能处理学生个体问题,还能借助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举措优化校园和社区的教育生态。

二、新时代高中德育家校协同育人的困境

(一)教育理念存在差异

家庭与学校针对高中德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分歧状况,有部分家长奉行“成绩至上”观念,以孩子的学业成绩为首要聚焦点,忽略品德培养的关键意义,约一大部分家长觉得成绩是评判孩子成功的关键要素。学校依照“五育并举”原则,着力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因理念存在差异,家庭在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时积极性欠佳,难以达成有效的协作效果,学校组织的德育实践活动期间,一些家长因忧虑会占用孩子学习时间,从而不赞成孩子参加。

(二)沟通渠道不畅通

家校沟通的途径较为局限,多局限于家长会、电话沟通这类传统途径,此类沟通形式往往受制于时间与空间,无法契合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要求。沟通内容大多仅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品德和心理等方面的关注不够,家长跟教师在家长会时交流时间不够,无法对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使得部分德育问题未能及时被察觉和处理,学校和家庭未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信息传送不及时,降低协同育人成效。

(三)家长参与度不均衡

在高中开展德育的家校协同育人进程里,家长参与程度差异明显,城市地区家长鉴于教育意识强、资源较为丰富,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可良好配合学校推进工作。因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农村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不足,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积极性不高。针对某农村学校的调研显示,家长对学校举办的德育讲座参与不足一半,而且参与的家长大多是被动参与,缺少主动同学校沟通交流的想法,家长参与度的这种不均衡状况,阻碍高中德育中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新时代高中德育家校协同育人的突破策略

(一)凝聚教育理念共识

学校需强化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引领,借助开办家长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等途径,向家长传播新时代教育理念,使家长明白德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掌握“五育并举”的内涵,学校按周期邀请教育专家面向家长开展讲座,阐述品德培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重大意义,促使家长摒弃“唯成绩论”的观念。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时,应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及时把学生德育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目睹学生品德提升产生的积极改变,进而逐步形成家校教育理念的一致看法。

(二)搭建多元沟通平台

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构建多样化的家校交流平台,搭建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达成学生学习、生活、品德等方面资讯的实时互通。家长能借助平台随时知晓学生在学校的品德教育表现,教师也可及时知悉学生在家的情形,平台开设交流互动板块,便于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相互分享经验、共同探讨问题。学校可借助社交媒体,像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这类平台,按时发布德育相关资讯与活动通知,扩大家校沟通的渠道。常态化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家长会,打破传统以教师主讲的家长会模式,增添家长发言与互动环节,让家长得以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诉求,实现家校深度沟通。

(三)提升家长参与度

针对家长参与度不均的状况,学校需实施差异化策略,面向城市家长,拓展参与途径,像让家长参与学校德育课程规划、担当德育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等,有效发挥家长专业特长。对农村家长,学校应强化对农村家长的帮扶举措,借助送教下乡、上门拜访家长等手段,提升家长的教育认知。调配教师团队赶赴农村地带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给予教育上的指导,协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学校能够给农村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德育实践活动方案,促使家长在家中开展德育相关活动,稳步增强农村家长参与高中德育的积极性与能力。

四、结论

新的时代背景里,高中德育家校协同开展育人工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虽然目前遭遇教育理念有别、沟通渠道不通畅、家长参与状况不均衡、协同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但凭借凝聚教育理念的一致认知、搭建多样化沟通平台、增强家长参与力度、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举措,能够有力突破这些困境。创建高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格局,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凝聚教育力量,为高中生品德塑造与综合发展打造有利环境,造就契合新时代标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建民.以家校共育制度为依托的高中德育策略探索[J].成才, 2025,(12):39-41.

[2] 李长璘 . 新形势下高中德育的探索 [J]. 教育 ,2025,(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