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嵌入心理教育元素之实践路径探微

作者

张怡贤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当前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心理教育元素的融入,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焦虑、自卑、缺乏合作意识等心理问题。因此,探索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嵌入心理教育元素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营造和谐氛围,搭建心灵沟通桥梁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现场,构建一种融洽的互动环境构成了融入心理教育要素的根基。这种环境充盈着关怀与理解,它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被接纳的安全感,进而更主动地敞开心扉,投入课堂的各项活动。教育者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放弃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转而以平等的、友好的方式面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课堂上,教师的话语体系应当更多地包含激励的成分,例如“你做得太棒了!”或者“你的想法很独特!”这类表达,能够清晰传递出教师对学生努力的认可与欣赏。学生回答出现偏差的时候,直接的批评或否定是无效且有害的,此时需要的是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一句“没关系,再仔细想想,你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就能有效维护学生的自尊,增强他们继续尝试的信心,让他们明白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是正常的。敏锐地觉察学生的情感状态同样关键。比如,注意到某些学生显得沉默或低落,教师可以在非课堂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尝试了解他们面临的困扰,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课堂活动的设计也能服务于心理氛围的营造,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与协作实践。这过程本身就能加深同学间的相互认识与情感联结。以关于“朋友”的单元教学为例,安排学生分组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一主题,随后由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学生们在运用英语表达观点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认真倾听他人的声音,理解他人的感受,这种体验对于他们未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由此成为一个语言能力与心理品质协同发展的空间。

二、挖掘教材资源,渗透积极心理品质

小学英语教材内部蕴含的心理教育资源值得深入发掘。教师需要敏锐识别这些素材,努力实现语言知识传授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自然融合。教材呈现的不少对话和短文内容触及“勇敢”、“坚持”、“合作”等核心品质。以“运动”单元为例,其中可能包含体育明星克服障碍、持续奋斗的个人叙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此类材料,随后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理解与感受。这类讨论过程能帮助学生认识到,遭遇困境时轻易放弃不可取,持续付出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路径。教师还可以推动学生分享各自生活中战胜困难的真实案例,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以此增强学生应对挑战的内在勇气与信心。教材设定的部分主题同样紧密关联学生的自我觉察与情绪管理能力发展。例如,在涉及“情绪”的单元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辨识“高兴”、“悲伤”、“愤怒”等不同情绪状态,并掌握情绪表达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演练在不同场景下如何恰当地表达自身情绪。比如取得优异成绩时如何分享喜悦;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如何有效管理愤怒。实施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自身情绪状态,学习以合理方式表达并调节情绪,最终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教材资源的这种深度利用,为心理教育目标在语言课堂中的达成提供了潜在通道。

三、开展多元活动,强化心理体验感悟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融入心理教育目标,需依托多样化活动载体。这种融合依赖实践场域中学生亲历的认知内化过程。角色扮演作为典型手段,具有显著价值。教师可依据教材主题构建特定情境任务。例如,“购物”单元教学可创设商场交易场景。学生分别承担“顾客”与“售货员”身份,展开对话实践。参与者必须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交际行为,同时需持续关注互动对象的情绪状态,满足他人需求成为对话推进的必要条件。礼貌原则与协商策略在此过程中自然渗透。此类活动产生双重效应:语言输出能力获得实质性训练,社会交往技能同步形成隐性发展,个体自信心与合作意识得到协同强化。竞赛机制设计同样能激活课堂参与动力。教师可组织不同形式的团体对抗项目,英语单词拼写比赛检验词汇掌握程度,英语歌曲演唱考察艺术表现能力,英语短剧表演评估综合应用水平。小组荣誉感驱动成员投入协作实践,集体目标促成团队精神的具象化培养。竞争过程必然伴随两种结果分化。胜利带来成就体验与自我效能提升,失败引发挫折感受与情绪调节需求。教师需建立差异化的结果应对指导,针对优胜群体强调持续进取的态度,警惕自满情绪对后续发展的抑制;面对失利小组实施认知重构干预,引导归因分析聚焦可改进要素,提炼具体经验转化为后续行动策略。竞赛情境实质构成微型社会模拟,个体意志品质在此接受现实检验,抗压能力通过真实挑战逐步塑造,积极心态在反复调整中得以稳固。活动设计本质是教育目标的物化过程,心理素养通过操作性体验实现沉淀。

综上所述,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搭建心灵沟通桥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通过挖掘教材资源,渗透积极心理品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勇敢、坚持、合作等积极心理品质;通过开展多元活动,强化心理体验感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接受心理教育内容,提高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耘 . 文化意识培养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基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视角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8): 35-37.

[2] 罗小叶 . 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辩论活动设计与实施 [J]. 浦东教育 , 2025,(06): 65-73.

[3] 吴绿欣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 [J].教育观察 , 2024,13(35):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