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刘文昌
平泉市第一中学
新高考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核心功能,强调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高中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其核心素养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
1 构建多元情境教学体系,深化生命观念认知
高中阶段生物学知识本质具备显著的生活源头特征与生活服务导向。教育者可尝试建立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抽象概念的具体问题转化,促使学习主体从熟悉现象切入生命规律理解。校园植物种植实践或家庭绿植管理活动能够作为观察载体,例如在阐释 " 光合作用 " 原理时指导学生记录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植株发育差异,进而思考该过程对生命存续的关键价值。此类情境建构既消解了知识理解障碍,同时强化运用生物原理解释生活现象的应用能力。科学史料的融入构成情境教学重要维度,"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史 " 的引入使学习者重走科学家探索路径,通过观察提出假说再经实验验证的完整过程揭示生命本质,该过程直接培育科学思维方式与探究内驱力。社会热点议题同样具有教学整合价值,诸如 " 基因编辑技术 " 等前沿科技讨论可触发伦理边界思辨,这种讨论显著增强社会责任感认知。多元情境架构从根本上支持多维度解析生命现象,最终促成系统化生命观念形成。教学实施关键在于激活学生主体参与机制,角色模拟与分组辩论等互动形式产生深度认知效应。以 " 生态系统稳定性 "教学单元为例," 保护本地湿地 " 主题辩论设计使参与者分饰环保人士、开发企业代表及政府管理人员等多重身份,从差异化立场提出解决方案。
2 强化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传统实验教学长期依赖验证性模式,学生依据既定步骤完成操作过程,主观思维介入程度较低。现行高考评价体系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出明确诉求,教学转化要求日益迫切。"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 实验可作为典型范例,当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蔗糖溶液浓度梯度对分离速率的影响问题时,自主方案设计环节随即展开。对比分析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学生独立归纳相应结论。此类探究过程的实施,有助于原始好奇心理的激活,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的渐进累积随之实现。操作技能标准化作为科学探究基础要素,需在实验准备阶段获得充分重视。仪器使用方法的具体说明、安全注意要点的完整阐述、数据处理原则的详细解读,构成课前指导的核心内容。以显微镜使用教学为例,示范操作演示结合分组实践训练,配合操作考核反馈机制,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调焦精度控制、显微观测技巧及生物绘图规范。标准化操作的持续强化,既提升实验结果的再现成功率,同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倾向。实验结果解析构成科学探究的关键维度,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归纳推理、演绎分析、类比推断等思维方法的应用,应贯穿结论推导全过程。在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项目中,气泡生成速率变化与石灰水浑浊程度的相关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推断呼吸类型特征。实验设计潜在误差源的集体讨论环节同步展开,该解析流程对逻辑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具有显著价值,科学语言表达水平的渐进提升由此达成。
3 深化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品质
生物学同社会发展关联紧密,教学者引入当下关注度高的议题可促使学生留意该学科处理现实问题的价值。讲授“传染病与免疫”内容时,融入新冠肺炎疫情实例,剖析病毒扩散方式、控制手段与疫苗产生机制,令学生领会基于科学的防疫不可或缺。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时,解析“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对生态系统的价值,有助于形成保护环境的认知倾向。这类教学尝试推动知识向承担社会义务的意愿转化,确立人与环境协调共存的基本观念。塑造社会责任意识离不开切身体验。安排学生投入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实践及科学知识普及等事务,使其在真实情境里运用生物学认识。联系环保机构实施“校园垃圾分类督导”行动,学生参与设计分类办法并监督落实;协同医疗单位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周”,对学生及家长传播合理饮食、身体锻炼等知识。此类活动让学生亲历生物学对社群的实际作用,强化服务社会的动机。生物学技术进展常伴随伦理层面的争议,教学者借助案例可引导学生审视技术应用与道德规范的联系。围绕“基因编辑婴儿”案例,组织探讨“技术使用界限”、“人类生殖涉及的伦理争议”等核心疑问,培育其基于理性的剖析及价值权衡素养;进行“克隆技术”教学时,引导学生辨别“克隆动物与克隆人类存在的本质差异”,理解科学前行必须恪守伦理准则。此类思辨过程助力学生形成恰当的价值取向,成为具备责任意识的个体。
综上所述,新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从情境教学、实验探究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入手,构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模式。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学生适应新高考改革,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侯天高. 高中生物青年教师培养路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25,11(16): 132-135.
[2] 闫锋 . 数字时代高中生物学科家校共育研究[J]. 新西部 ,2025,(08): 120-125.
[3] 陆艳 . 主题情境下高中化学单元作业的设计研究——以“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单元为例 [J]. 化学教学 ,2025,(08):76-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