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创新
程雪蓉
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 453600
一、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四大维度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思维发展与提升则助力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逻辑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品位;文化传承与理解促使学生在经典文本中汲取文化养分,增强文化自信。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双减” 政策的推进与新高考改革的深化,对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 “满堂灌” 的单向教学模式,过度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在此背景下,创新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成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构建师生、生生间的多元互动场景,能够有效激活课堂生态,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开启互动之门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互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以茹志鹃的经典短篇小说《百合花》为例,教师可精选纪录片《1942-1949 解放战争全纪录》中淮海战役的真实影像片段,搭配枪炮轰鸣声、伤员呻吟声的环境音效,辅以泛黄的历史照片与战地日记摘录,全方位构建硝烟弥漫的战场氛围。在动态影像与静态史料交织的时空里,学生不仅能直观感受解放战争时期的残酷与悲壮,更能触摸到作品诞生的时代肌理。
展示完历史背景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角色扮演:" 假设你是《解放日报》的战地记者,跟随担架队来到前沿阵地。此刻,你亲眼目睹小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局促,见证新媳妇从心疼埋怨到肃然起敬的情感转变,甚至在掩埋烈士遗体时,看到她颤抖着将新婚的百合花被子轻轻覆盖在年轻战士身上。请结合文本细节,用第一人称写下这段震撼心灵的战地手记。"
为深化互动层次,可组织 " 战地记者圆桌会 ",让学生分组朗读自己创作的手记,并从叙事视角、情感表达、细节捕捉等维度展开互评。当有学生提到 " 通讯员牺牲时,新媳妇抿着嘴唇一针一线缝补破洞,那细密的针脚仿佛在缝合时代的伤口" 时,教师可适时追问:" 这种超越生死的军民情谊,在当代社会有怎样的延续与升华?"
通过将文本拆解为可感知的历史切片,配合角色扮演、创意写作、深度思辨等多元互动形式,不仅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情感体验,更在层层递进的情境建构中,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审美鉴赏力。这种立体化的情境创设,既能帮助学生突破时代隔膜理解文本内核,又能以情感共鸣为纽带,推动课堂从单向知识传递转向多维思维碰撞,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深度互动。
(二)合作学习,深化思维互动
合作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升思维能力。在学习铁凝笔下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哦,香雪》时,教师可依托文本中极具象征意味的 “铅笔盒” 意象,精心设计梯度化的合作学习任务单。课前,学生通过查阅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资料、整理小说中关于台儿沟的环境描写,完成 “物质符号背后的精神图谱” 预习任务;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开深度讨论,围绕香雪追求铅笔盒这一行为的深层原因,各抒己见。小组成员打破思维定式,有的从香雪对知识的纯粹渴望角度,结合文中 “铅笔盒是知识的象征” 的细节进行分析;有的从她对现代文明的懵懂向往方面,通过对比火车带来的新奇事物与台儿沟的闭塞落后展开探讨;还有的从香雪所在乡村与外界的文化差异切入,运用社会学视角解读这一行为背后的群体心理。
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观点,利用 “观点 + 文本例证 + 理论支撑” 的论证模式相互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例如,有小组创造性地将铅笔盒与安徒生童话中的豌豆公主的床垫类比,提出 “看似微小的物质追求实则承载着巨大的精神觉醒” 的新颖观点。教师化身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手持 “思维启发卡” 在各小组间巡视,适时抛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如 “香雪的这种追求对她个人和乡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铅笔盒未能成功获得,香雪的人生轨迹可能发生怎样的转变?” 借助苏格拉底式提问法,促使学生突破表层解读,从个人成长、社会变迁、文化碰撞等多维角度深入思考。
(三)多元活动,提升审美体验
开展多元活动有助于学生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学习《祝福》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们自行改编剧本,设计角色的台词、动作和表情,将小说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祥林嫂命运的悲惨,感受到小说所揭示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从表演的生动性、对人物形象的诠释准确性等方面发表看法。此外,还可举办绘画比赛,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心中的祥林嫂。通过这些多元活动,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实现审美体验的提升。
(四)文化融入,强化传承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介绍小说所反映的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江湖文化、军事制度等。让学生了解林冲从八十万禁军教头沦为阶下囚,最后被逼上梁山的过程,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紧密相关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比古今文化中对“义” 的理解,探讨林冲的行为在当时和现代社会的不同评价。通过这样的文化融入,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更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开展多元活动和融入文化元素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宇。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15):55-58.
[2] 王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2024(22):45-47.
[3] 赵阳。互动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3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