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装备修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初探
黄飞 邓长城 曾凯迪
军队装备持续保持战斗力或者恢复战斗力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军队装备修理保障工作,其是军事后勤与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系统复杂,涉及高压电、易燃易爆品、重型机械、有害辐射及精密仪器等,安全风险程度较高,任何一点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甚至影响战争最终结局,因此,针对军队装备修理保障构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只至关重要。目前,面对新装备、新工艺、新要求时,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问题突出,需要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鉴于此,本文对军队装备修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一次系统性初探。
一、 军队装备修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核心内涵
所谓的军队装备修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就是指在装备全寿命周期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修理保障任务顺利完成的全部管理行为,其核心就是“预防为主”,强调事前风险辨识与过程控制。
(二)重要性体现
首先,安全管理可以营造安全稳定的修理保障环境,确保装备快速恢复作战性能,是“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基础条件。其次,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保护官兵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修理单位面临的风险非常高,而安全措施是对官兵最大的爱护。最后,高效的安全管理能提升保障效益。通过减少事故、降低损耗、提高一次维修合格率,从而实现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 当前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存在问题
(一)面临的新挑战
首先,装备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武器装备集成了新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原理比较深奥,新的风险点也逐渐增多,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不能满足要求。其次,保障节奏加快与强度增大。实战训练中,要求高节奏、高强度,导致修理保障任务繁重,疲劳作业情况参常见,风险相应增加。最后,人员素质结构多元化。官兵与技术职工同时存在,安全意识层次不齐,管理难度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安全思想不牢固。有些单位认为“安全工作是软指标”,存在“重任务、轻安全”的情况,安全文化氛围没有形成。其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虽然存在,但是不够精准,凭经验进行风险辨识情况常见,没有可靠的评估工具和方法,隐患排查治理的前瞻性机制不健全[1]。再次,制度规程执行不严格。在现实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的行为,监督考核的刚性约束力不足。最后,安全保障技术手段相对滞后。对智能化监控、物联网传感、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足,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 加强军队装备修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先导,筑牢安全发展理念
想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就是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不轻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想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单纯说教难以实现,还需要配合完善的教育机制。首先,将装备安全理论、军事法规制度与典型事故案例进行系统整合,并融入到日常政治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实战化演训的全过程中。其次,组织官兵深入剖析国内外装备维修领域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反思教训,让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真正融入骨髓。最后,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让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每位官兵的自觉行动。
(二)健全制度体系,压实安全责任链条
健全制度体系是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地的重要基础,需要紧跟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针对新型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的技术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规程和操作细则。推行全员安全责任制,对单位主官、部门领导、车间主管到一线技术官兵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追究到个人。严格考核问责是保障,必须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将安全绩效与单位评功评奖、个人晋升晋级直接挂钩,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形成责任落实的闭环管理。
(三)创新方法手段,提升风险防控效能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科学的方法手段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入现代管理工具,例如运用工作安全分析法对重大维修作业流程进行逐步分解识别危险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性隐患排查,利用 LEC 风险评价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分级,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采用 6S 管理法,加强现场可视化与过程监控管理。同时广泛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电子围栏等技防手段,对危险品存储区、高压作业区等关键部位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建设应急管理体系重在实战性,需针对装备维修保障中可能出现的特情制定详实预案,并通过经常性、随机性的无预案拉动演练来检验预案实效。
(四)聚焦人才根本,打造专业安全队伍
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最核心的任务就是组建一致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首先,定期组织安全管理干部和基层安全员进行专业轮训,培训的内容要多样化,包括最新安全法规、风险评估方法、事故调查技术等,确保安全管理人员不断更新其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其次,明确维修技术人员上岗操作、职称评聘、晋升使用的必备条件,即安全技能与资质,定期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最后,还要拓展职业发展路径,综合利用晋升、奖励等措施,旨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2]
结语
军队装备修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军队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之间关系到国防现代化建设大局和部队战斗力的稳固提升。面对新形势,需要加强管理创新,迎接挑战,牢固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在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技术方法、建强人才队伍上努力,这样才能确保装备修理保障工作有序运行,为决胜战场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安东亮 , 吕科霞 . 军队装备修理保障保密安全工作研究[J]. 智富时代 ,2019(5):0282.
[2] 陈乐 , 刘佳妮 , 贠汝波 . 军队企业化修理工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装备学院学报 ,2016,(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