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公平研究

作者

朱建英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琅环镇民胜小学 615000

一、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课堂提问公平指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给予不同学生平等的提问机会、关注和反馈,避免因性别、成绩、性格等因素导致的提问差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低段识字教学,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课堂提问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如在《小蝌蚪找妈妈》《敕勒歌》《日月潭》等课文教学中,合理且公平的提问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提升学习效果。

二、实施策略

为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公平,需从提问设计、实施、调整等多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提问环节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发展。

(一)预设分层提问内容

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识字量有限且个体差异显著的认知特点,以及新课标对低段识字教学 “多认少写、识用结合” 的要求,运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系统预设分层提问内容。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识字目标维度构建三级问题梯度:针对基础较弱、处于识字启蒙阶段的学生,设计具象化基础问题,如 “‘蝌’‘蚪’这两个字的偏旁是什么?你发现这类偏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建立形声字认知基础;对具备一定拆字能力的中等水平学生,提出 “‘变’字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件组合后如何体现汉字的表意功能?”,深化对汉字结构规律的理解;对于识字能力较强、表达欲旺盛的学生,则创设 “你能结合课文中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用‘变’字说一句话,并画出对应的简笔画吗?” 这类融合语言运用与创意表达的任务,促进知识迁移。

在《敕勒歌》教学中,针对古诗识字的特殊性,分层设计兼顾音形义的问题链:基础层聚焦 “‘敕’‘勒’这两个字读什么音?与你学过的哪个字读音相近?”,突破生僻字读音难点;进阶层探究 “‘苍字的笔顺是怎样的?这个字的结构如何体现草原天空的特点?”,将书写规范与意境感知相结合;拓展层设置 “你能结合诗句画面,说说茫’字在诗中营造出怎样的视觉效果吗?”,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义。

(二)动态观察提问参与

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动态观察,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状态。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需建立分层观察机制:对于平时不太主动举手的学生,不仅要留意眼神、表情和小动作,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细微变化判断参与意愿— 比如低头转笔可能是对知识点困惑,摩挲课本边缘或许是有了初步答案。以《小蝌蚪找妈妈》识字教学为例,当教师提问 " 鲤 "" 鲫 "等字的结构特点时,若发现后排某个因基础薄弱常被忽视的学生眼神突然聚焦,嘴唇无意识重复字形笔画,可采用阶梯式提问降低难度:先询问偏旁部首,再引导分析形声字规律。在《敕勒歌》" 穹 "" 盖 "等字的教学中,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运用 " 眼神交流 - 点头鼓励 -轻声引导 " 的三步法,当观察到其指尖在课本标注处反复点触,或是眉头微皱欲言又止时,可结合具体学情设计开放式问题,如 " 这个字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

此外,建议采用可视化记录工具:使用双色课堂观察表,用绿色标注主动参与学生,黄色标注需重点关注对象;借助智能教学系统实时标记学生课堂表现,生成参与度热力图。教师在课堂节奏把控上,可设置 "3+2" 提问模式 —— 每完成 3 个常规问题,预留 2 个拓展问题定向邀请参与度低的学生。通过动态建立 " 观察 - 响应 - 记录 - 调整 "的闭环机制,确保每节课不同学业水平、性格特质的学生至少获得 1-2次个性化参与机会,真正实现课堂提问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三)灵活调整提问方式

根据动态观察到的学生参与情况,教师要灵活调整提问方式。如果发现某个小组的学生参与度较低,在学习《日月潭》中的 “环”“绕”等字时,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问,如 “哪个小组能最快说出‘环字的反义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当遇到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时,如在提问《小蝌蚪找妈妈》中 “‘追’字的意思” 时,不要立刻转向其他学生,而是通过降低问题难度、给予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 “想想课文中蝌蚪是怎样跟着妈妈的?”。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要批评,而是耐心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再次回答的机会。在提问节奏上,要兼顾反应快和反应慢的学生,对于反应慢的学生,适当延长思考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组织语言。通过灵活调整提问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舒适的氛围中参与到提问中。

(四)精准给予提问反馈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精准的反馈。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根据其回答的质量进行不同的肯定,如在《敕勒歌》识字教学中,学生准确说出 “野” 字的部首时,基础弱的学生可表扬 “你今天进步很大,这个字的部首找得真准!”;能力强的学生回答出 “‘风’字在诗句中的妙处” 时,可赞赏 “你的理解很深刻,很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回答错误或不完整的学生,要指出问题的同时给予鼓励,如学生在回答《日月潭》中 “‘隐’字的意思” 出现偏差时,可说 “你敢于尝试回答很棒,再想想‘隐’字和‘藏’字常常一起使用,是什么意思呢?”。反馈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避免使用带有偏见或歧视的语言,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注,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三、结语

实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公平,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预设分层提问内容、动态观察提问参与、灵活调整提问方式和精准给予提问反馈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提问中都获得平等的机会和尊重。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重要性,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公平性策略研究 [J]. 教育探索,2024(3):45-49.

[2] 王建国. 低段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教学月刊,2024(5):23-27.

[3] 张莉. 课堂互动中提问公平的实现路径探析 [J]. 基础教育研究,2024(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