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艺术在初中数学思维课堂中的运用
于姗姗
黑龙江省海林市第三中学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受传统教学观念、课堂时间管理及教学评价导向等因素影响,部分课堂仍存在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节奏“过满”,挤压学生思考空间
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追求“知识点全覆盖”,将课堂安排得极为紧凑:从概念讲解、公式推导到例题演示、习题训练,教师全程主导,几乎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只能机械模仿解题流程。这种“填鸭式”教学看似高效,实则剥夺了学生思维“留白”的机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更无法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二)问题设计“过细”,限制学生思维深度
为了让课堂“顺利推进”,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度细化,将复杂的思维过程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学生只需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逐一回答,无需自主构建解题逻辑。这种“细碎化”的问题设计,看似降低了学习难度,实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反馈“过急”,弱化学生反思意识
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教师存在“急于得到正确答案”的倾向:当学生回答问题犹豫或出错时,教师往往会立即打断,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或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忽视了对学生“错误思维过程”的关注。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表达信心,还会弱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其失去通过自我修正提升思维严谨性的机会。
二、留白艺术在初中数学思维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留白艺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核心是适度留白—在教学的关键环节预留“空白”,引导学生主动填补,从而激活思维、深化理解。具体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
(一)目标留白:聚焦“核心思维能力”,预留个性化发展空间
运用留白艺术时,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与“思维留白目标”:基础目标明确知识掌握的底线;思维留白目标则预留弹性空间,允许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探索。
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基础目标设定为“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思维留白目标可设定为“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尝试用一次函数表达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分析不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这种目标设计既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基础达标,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预留了思维拓展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思维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二)讲解留白:在“关键节点”停顿,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极强,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是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讲解时不必“一讲到底”,可在关键节点故意“留白”,让学生自主完成思维衔接。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先通过剪拼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随后暂停讲解,抛出留白问题:“仅凭实验观察还不能证明这个结论,你能通过已学的‘平行线的性质’,设计一种证明方法吗?”此时,教师不急于给出思路,而是给予学生 5-8 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标注、推导。期间,教师仅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引导,最终邀请不同学生分享自己的证明思路。这种“感知—留白—探究—分享”的讲解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证明转变为主动证结论,有效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留白:设计“开放性问题”,预留思维发散空间
传统课堂的探究问题多为“封闭性问题”,而留白艺术倡导设计开放性问题,通过问题本身的留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应用”复习课中,教师可设计留白式探究任务:“某书店计划销售一款教辅书,已知该书的进价为每本 20 元,售价若定为每本 30 元,每月可售出 100 本;若售价每提高 1 元,每月销量就减少 5 本。请你结合一次函数知识,为书店设计一个定价方案,并说明理由。”这个问题中,“定价方案”没有唯一答案,学生需要自主设定变量(如设售价为x 元,月利润为y 元),建立函数关系( y=(x-Θ 20)[100-5(x-30)]),再通过分析函数的性质(如顶点坐标、自变量取值范围)确定最优方案,有的学生可能优先考虑“月利润最高”,有的学生可能考虑“销量稳定”,还有的学生可能结合“市场竞争”设定较低定价。这种探究留白不仅让学生巩固了一次函数知识,更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多角度分析、权衡与决策,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显著提升。
(四)评价留白:延迟“即时反馈”,预留反思修正空间
在课堂评价环节,留白艺术主张“延迟反馈”,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解题后,教师不立即判断“对”与“错”,而是预留时间让学生先自我反思,或引导其他学生进行互评,通过“思维碰撞”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修正思路。
教师可先不指出错误,而是邀请该学生分享解题步骤,随后提出留白问题:“你能检查一下这个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吗?”引导学生自主检查,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互评:“请你说说他的解题过程中,哪一步容易被忽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对“检验步骤必要性”的理解。这种“延迟评价 + 留白反思”的方式,让学生从“依赖教师纠错”转变为“自主发现问题”,思维的严谨性与反思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结语
初中数学思维课堂的核心,是让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思维。留白艺术作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通过在课堂中预留思考、探究与反思的空间,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精准把握留白的时机、难度与时长,将留白艺术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相结合,才能让课堂“留白”转化为学生思维成长的“实获”。
参考文献
[1] 孙守平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留白”的应用与实践 [J].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06): 122-124.
[2] 陈德劭. 课堂留白,让数学思考走向深度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5):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