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参与小学音乐团体操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作者

赵雨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130000

小学阶段作为音乐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传统音乐教学多侧重于课堂知识传授,易忽视学生实践体验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音乐团体操作为一种集音乐、舞蹈、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团队协作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音乐学习场景。

一、多元融合构建音乐感知体系

音乐感知作为音乐素养培育的底层环节,其核心在于对“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的捕捉与理解能力。音乐团体操这种形式,它把音乐和舞蹈动作、队形变化、道具使用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感知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切入去理解音乐的内涵。编排音乐团体操时,音乐的选择必须和动作设计紧密联系。比如,一段节奏明快、旋律活泼的音乐,设计跳跃或者旋转的动作就比较合适,这能表达出音乐的欢快情绪;如果音乐是舒缓悠扬的,那么慢走或者伸展的动作就能传递那种宁静的氛围。这种音乐和动作的对应关系很重要,它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流动,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深度。以“四季”为主题的团体操编排就体现了这点。春季段落选用了轻快的音乐,学生们手持彩带跳跃,万物复苏的生机感就展现出来了;夏季段落用了热烈的音乐,学生们快速奔跑、挥舞道具,夏日的活力感就表现出来了。这样的做法,学生不只是用耳朵听音乐,身体也参与了感受,一种立体的音乐感知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队形变化在音乐团体操里同样能丰富感知维度。空间位置的调整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些效果需要和音乐节奏呼应。音乐节奏加快的时候,队形从分散逐渐聚拢,紧凑的视觉感受增强了音乐的紧张感;音乐节奏舒缓下来,队形从密集变得分散,开阔的空间感传递了音乐的宁静氛围。道具的使用增加了视觉元素,色彩、形状结合动作发挥作用。彩色扇子作为道具时,学生开合扇子或者旋转它,配合音乐节奏的变化,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就产生了,音乐表演的感染力因此提升。音乐、动作、队形、道具多元融合,学生从听觉、视觉、动觉多个角度感知音乐,音乐感知的全面性与深刻性获得了提升。

二、情境模拟激发音乐表现潜能

培育音乐素养时,音乐表现占据核心位置。它要求参与者理解音乐承载的情感并能将其传达出来。音乐团体操在此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它构建特定情境,引领学生沉浸于音乐构建的世界里。这种沉浸有助于唤醒学生内在的音乐表现潜力。学生在情境中更容易自发流露真情实感,其音乐表现力因此获得提升。情境模拟作为音乐团体操的一种常用教学手段,核心在于围绕音乐主题布置场景,塑造特定氛围。氛围的营造辅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感基调。设想一个以“童话世界”为主题的团体操活动,教师可能布置出森林或城堡的场景,学生则扮演童话角色,例如“小精灵”、“公主”或“王子”。表演过程中,学生必须依据音乐的节奏变化与情节推进,实时调整自身的动作与面部表情。调整的目标是生动展现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质以及情感流动。借助这种情境模拟,学生对音乐内在意蕴的理解得以深化。音乐激发的情感被学生自然地转化为具体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音乐表现力由此增强。具体而言,当音乐传递“小精灵”的欢快情绪时,学生可能运用“跳跃”、“旋转”等动作,并辅以灿烂的笑容,以此表现角色的活泼可爱。相反,当音乐传达“公主”的忧伤时,学生则可能采用缓慢的步态、低垂的头部等动作,配合忧郁的神情,传递角色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感受。情境模拟与音乐表现如此结合,促成了学生情感流露的自然性,最终提升了音乐表演对观众的感染力。

三、团队协作深化音乐文化理解

音乐文化理解作为音乐素养培育的一个高级目标,关注音乐历史风格地域特色等文化背景的认知感悟过程,音乐团体操这种集体活动突出团队协作分工元素,它促进学生深化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同时培养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创作表演环节团队协作起核心作用,学生依据音乐主题表演需求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动作编排队形设计道具制作任务,这过程锻炼团队协作意识沟通技能,以 " 民族风情 "主题为例学生分组负责不同民族的音乐舞蹈表演,各组需协作研究该民族音乐特点舞蹈风格服饰文化,据此设计符合民族特色的动作队形,排练中学生相互配合调整动作节奏队形变化,保证整体表演协调统一性,这种协作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索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体会音乐与文化紧密关联,比如蒙古族音乐研究揭示其悠扬奔放特性,反映草原文化广阔自由特质,傣族音乐探讨则展现轻柔细腻风格,体现热带雨林神秘宁静氛围,由此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刻认识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多元文化意识发展。音乐团体操的实践强调协作分工价值,学生在集体努力中不仅完成表演任务,还强化对音乐历史地域风格的认知,这种活动形式通过分组研究设计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文化探索,例如民族主题下各组分析音乐舞蹈元素时,需整合服饰等文化符号,排练中的互动调整确保动作队形一致性,加深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感受,蒙古族案例中悠扬节奏与草原自由精神相连,傣族例子轻柔韵律呼应雨林宁静神秘,这些经历使学生超越表面理解,触及音乐与文化内在联系,最终文化视野拓宽多元意识增强,团体操的协作框架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通过共同创作表演深化音乐文化感悟,整个过程避免孤立学习,强调集体动态中的知识内化,从而有效支持音乐素养高层次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音乐团体操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活动,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教学场景与实践平台。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团体操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培育的作用也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冯英烈 . 核心素养视域下美术与音乐教学资源整合探究——以“欣赏·评述”为例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8): 160-162.

[2] 孔仪. 美育视野下小学音乐教育的理论联系与实践价值探讨[J].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8): 44-46.

[3] 岳书羽 . 素质教育视角下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8):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