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分层教学对运动技能掌握的实效性研究
陈朵朵
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 江苏省 宿迁市 223900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1 精准分层定目标,因材施教促提升
初中体育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过程的精确性构成其根基所在,而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则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广泛把握学习者身体条件、运动水平、体育偏好及学习投入度等多元信息。体能评估、技能评测、课堂行为记录以及与学生的直接沟通构成了汇集这些情况的有效途径。篮球教学中尤为明显,教师需测评个体在“运球”、“传球”、“投篮”等核心环节的表现,观察其在对抗情境中的发挥,并了解其对篮球项目的热情与学习主动性。基于上述信息的综合,学生通常划分为基础、提高与优秀三个层级。基础层级学习者表现出相对有限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及掌握程度较浅。提高层级个体已经具备了某些基础性的身体条件与运动能力,部分基本运动技能已被习得。优秀层级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占据优势,对体育项目拥有较深理解,各类运动技能能被熟练应用。围绕不同层级,教师需要规划差异化的学习目标。面向基础层的学生,目标重心应置于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动作技能的传递上,使其能够初步理解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形态与“规则”,同时唤醒其体育兴趣与参与意愿。具体到篮球项目,目标可表述为习得正确的“运球”与“传球”姿势,完成简单的“投篮”动作尝试,并知晓篮球比赛的基本规程。针对提高层的学生,目标方向在于巩固已有知识框架的前提下,推动运动技能水平的进步,并发展其团队协作意识与基础的对抗观念。篮球领域中,目标可设定为对“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形成稳定操控,使其在实战环境中得以合理运用,并与同伴产生有效互动。对于优秀层的学生,目标设定强调激发其战术创造能力与竞技表现上限,激励其突破自我限制,实现突破。优秀层在篮球教学中的目标定位,体现在能够洞察对手特点并据此调整场上策略,充分展现个体技术所长,进而引领团队争取比赛胜利。
2 多元方法巧实施,分层教学显特色
初中体育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时,方法的多样性是提升实际效果的关键。教师必须考虑不同层级学生设定的具体目标以及他们各自的学习特征,据此作出教学方法的选择。面对基础层学生,其身体条件与运动能力相对薄弱,对体育项目的认识也有限,直观的展示与带有游戏性质的教学形式往往更为适用。这类方法趣味性强,易于引发学生的参与动力,辅助他们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模式。以立定跳远为例,教师清晰的示范动作必不可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起跳、腾空、落地各阶段的动作标准。配合教学,“青蛙跳荷叶”这类游戏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反复练习立定跳远,无形中增强了参与的主动意愿。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情况则有所不同。教师倾向采用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者引入竞争机制的教学法。合作学习促进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共同协作,这过程本身锻炼了团队配合与沟通技巧。篮球教学中,提高层学生常被分成小组,进行传球、运球、投篮等专项技能的比赛。竞赛过程带来的紧张感与对抗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竞争欲望,推动运动水平的提升。组织班级篮球比赛是典型的应用,学生在此环境中运用所学技能与战术,直接检验并提升实战能力。
3 动态评估调策略,持续优化见成效
在初中阶段体育课程实施的分层教学中,确保教学实际效果依赖于对评估过程的动态把握以及随之进行的策略调整。构建一套合理的评估框架是教师工作的起点,该框架应当服务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完整、真实且迅速的判断。考查范围不能局限于运动技能习得程度,必须同等重视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在集体活动中展现的合作意识以及面对问题时所采用的创造方法。为提升判断的精确度与公平性,评估手段需整合来自教师角度的观察分析、学生个体的自我审视以及同伴间的相互观察反馈。具体操作上,单次课程结束后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效果剖析,同时安排学生之间相互评议,鼓励彼此明确指出优势与存在的欠缺。综合上述学生自主评判、同伴观察意见,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全程监控记录及专项能力测验结果,教师方能为每位学生形成最终的综合评定结论。依据此评定结论,分层结构及教学方法需立即进入审视修订阶段。一部分身处初始层级的学生经过特定周期的学习,运动能力呈现出显著提升迹象,其水平若已稳定达到更高层级标准,教师需即刻将其归入相应提升层级,并为之匹配更具挑战性质的学习任务与指导方式。相反情形下,较高层级或顶尖层级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遭遇持续阻碍,导致运动表现下滑,教师应果断将其安置到与其当前真实能力相符的层级中,同时施予更强化的支持与引导。评估结果同时构成教学方法变更的触发依据。教师若察觉特定教学手段作用于某一层级学生群体效果不明显,必须果断尝试其他路径。以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为例,针对初始层级学生采用的小组协同教学模式倘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迅速转向结合直观动作示范与个性化单独指导的综合方案,以此促进该群体对技术要领的有效掌握。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不断探索和完善分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贡献。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分层教学的支持和引导,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盛丹丹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教学小组化组织的有效运用[J]. 田径 , 2025,(07): 21-23.
[2] 黄东杰. 新课标背景下攀岩运动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实践样态[J].华夏教师 , 2025,(16): 126-128.
[3] 王丽娜 . 初中体育“精讲多练”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改进 [J]. 教育科学论坛 , 2025,(14):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