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策略探讨
陈利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 430061
引言
当下,互联网技术正深度融入校园生活。智能手机、社交平台及在线教育工,已成为初中生日常学习与交往的组成部分。德育管理作为班主任工作核心内容,其环境、对象及手段均发生显著变化: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元且复杂,思想动态更难捕捉,传统说教式、集中式德育方式效果弱化。因此,如何借助互联网优势,规避其潜在干扰,重构德育管理体系,成为初中班主任必须直面的课题。
一、“互联网
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筛选能力不足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初中生普遍不知如何取舍。网络信息未经筛选便涌入其视野,暴力、色情及虚假内容混杂其中。尤其是部分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将网络传言当作事实,把错误观念视为真理,进而被片面观点左右思维[1]。
(二)师生互动模式单一
在教育场景中,师生互动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传统模式下,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多发生在课间走廊、办公室约谈,或是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互联网编织的信息网络让学生对沟通的时空边界有了新的期待,使他们习惯了即时性表达,习惯了隔着屏幕的从容倾诉。部分班主任未能跟上这种变化,仍固守着面对面的交流节奏。课堂之外,师生间的对话常常中断。学生在网络浏览中产生的困惑,在社交媒体看到的争议,找不到合适的渠道与班主任探讨。有些教师甚至对学生提及的网络话题表现出疏离,认为那些与课堂无关,抑或是粗暴地批评学生将时间浪费在网络上,这种互动断层使得德育难以触及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
(三)家校协同存在误区
家庭与学校在德育中需形成合力,而互联网为此提供了相对便捷的沟通渠道。当下,目前多数班级已建立家长微信群或 QQ 群,但这些群组的运行逐渐偏离协同初衷,整理学习资料、准备活动道具等本应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被班主任直接布置给家长,要求家长监督并代劳——这反而并不利于初中生德育习惯及品质的养成。且此类群内交流多围绕具体事务,极少涉及学生品德养成的方法交流与观念碰撞。
(四)德育内容与互联网趋势脱节
网络环境催生了新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但部分班主任的德育内容仍停留在传统层面,其德育管理工作仍聚焦于传统美德教育,对网络环境催生的新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关注不足,较少涉及网络礼仪、信息安全及数字伦理等内容。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面临的诸如如何规范自身网络言行、辨别虚假信息、保护个人隐私等问题,难以从传统德育内容中找到答案,导致德育无法满足学生在网络时代的成长需求[2]。
二、“互联网
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搭建共享德育平台
班主任可利用班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创建离线式德育资源库。例如,鼓励学生自发收集适合初中生的纪录片片段、公益广告与新闻报道,按“网络文明”“社会责任”“文化传承”等主题分类存储,并在班会前五分钟播放精选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在教室设置实体留言板,划定“网络困惑”“道德感悟”等小板块,让学生手写留言投入对应区域,内容可包含网络热点评论、身边好人好事描绘,班主任则进行每周收集整理,选取典型内容在班会课上组织讨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创新德育活动形式
班主任可定期组织线上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交往的边界”“数字时代的诚信”等议题,提前让学生搜集资料。班会中,尽量多采用弹幕互动、采用匿名留言、小组连麦等形式,让学生在屏幕后更从容地表达观点,班主任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融入交流,而非单纯的批评者。同步组织“师生线上共同学习”活动,比如师生一起观看热门网络公开课、分析正能量短视频,边看边通过弹幕或实时评论互动,将网络内容转化为德育素材,打破课堂外师生对话中断的局面,使德育更贴近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无缝衔接。此外,班主任也可利用在线问卷工具定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据此设计德育活动。
(三)优化家校协同机制
班主任可在家长群中每周确定一个德育主题,发起如“如何引导学生应对网络批评”“家庭中如何培养责任意识”等话题讨论,鼓励家长自由分享经验。工作日时,班主任在群内公示学生任务时也可同步注明“请学生独立完成”,并附上具体步骤示例,供家长参考如何引导孩子自主行动,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每学期家长会,除谈论孩子的成绩外,也可围绕近期德育话题展开面对面交流,班主任准备相关案例供家长参考,家长们也可分享各自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做法。
(四)丰富德育管理新内容
在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增加网络礼仪规范、个人信息保护及数字时代道德底线等内容,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网络相关事例进行讲解。同时需要改变单一的说教模式,而是要组织学生情景演绎网络交往中的冲突与正确处理方式,同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心挑选的、与德育主题相关的短视频,观看后组织小组讨论。 此外,班主任本人也需有意识地关注教育类公众号与博客,学习先进的网络德育方法,关注互联网动向并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多多尝试使用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了解其语言习惯与兴趣点,以增强日常德育管理的针对性。
结语
在“互联网 + ”时代,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打破传统框架,直面信息冲击带来的挑战,主动运用网络技术创新方法。班主任应综合采取搭建平台、创新形式、协同家校及丰富内容等多种手段,让德育贴近学生实际。德育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随网络环境变化持续调整。班主任应保持敏锐,在实践中探索更有效的路径,助力学生在数字时代形成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 任迎峰.“互联网+”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策略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9):181-183.
[2] 赵娜 .“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4,(35):107-109.
本文系2024 年湖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立项编号:A202403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