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核心素养导向下中职英语项目式学习研究

作者

徐超

兴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当前中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内容与职业场景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机会有限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英语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职业场景与英语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构建职业场景驱动的项目设计体系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构建以职业场景为驱动的设计体系。这一体系要求教师将英语知识和真实的职业情境紧密结合,设计贴合实际工作需求的“项目任务”。传统中职英语教学常依赖于教材章节,内容往往显得零散而不成系统;学生难以整合零碎的知识形成完整体系。驱动项目的职业场景设计则不同,它从具体的职业岗位入手,聚焦该岗位工作流程内的典型“任务”。学生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习得相关英语技能。“国际酒店前台接待”项目就是一个例子。该项目模拟多种前台场景:客人入住、退房、咨询。学生需要使用英语完成整个接待流程。项目必须覆盖岗位英语知识;常用问候语、介绍房间类型、处理费用结算都是必要内容。跨文化交际元素同样需要融入其中,例如不同国家客人的礼仪习惯、沟通方式差异。此类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专业词汇和句型,国际酒店行业的服务标准也被学生了解;职业认同感因此有机会提升。项目设计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同样关键。基础较弱的学生起点不妨低一些,模拟客人预订房间可以作为开端。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面对更复杂的场景,处理客人投诉就是典型的例子。教师能够灵活调整项目难度以适应学生实际水平;目的是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获得成就感。项目设计的开放性也值得强调。应当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以及职业规划,自主拓展项目内容;设计特色服务方案、策划酒店促销活动都是可能的拓展方向。

二、打造多元互动融合的项目实施模式

项目实施环节深刻影响项目式学习的成效。多元互动融合的模式在此阶段尤为关键,它有效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实际能力的养成。以往中职英语课堂的情形是教师主导讲解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空间相当有限。项目式学习方法则要求学生居于中心位置。这意味着教师需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转变为项目框架的构建者、行进过程的指引者和资源需求的保障者。实际操作中,小组协作学习被普遍采用。通常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4 到 6 名成员构成,力求组内学生在能力构成与个性特点上形成有益的组合搭配。这种协作形式不仅锻炼了团队配合的能力,也使得学生能够借助同伴的力量共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例如“国际酒店前台接待”项目运行期间,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分配不同的模拟角色,有人担当接待员,有人扮演客人,还有人模拟经理等身份,通过这种角色代入的方式完成整套前台接待任务流程。角色代入活动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这直接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同步增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灵活性。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为项目实施增添了新的维度,它显著拓展了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学习开展的途径。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片段、音频材料、动态影像等多媒体素材,创设出贴近现实的语言使用场景,辅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项目任务的核心要求。

三、建立多维动态发展的项目评价体系

项目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扮演了支撑角色。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依赖期末考试,核心是语言知识的记忆,语言运用能力被忽略了,职业素养养成更是经常缺席——这需要改变。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必须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做到这点?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多维度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必须结合起来使用。教师评价不能是唯一的声音,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样重要。过程性评价构成了项目评价的核心部分。它追踪学生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参与度怎么样?合作能力如何展现?问题解决是否有效?这些都是它关心的方面。教师有很多方法去做这件事。观察记录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小组日志反映了团队协作的动态;个人反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国际酒店前台接待”项目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样本。教师在这里记录什么呢?角色扮演学生参与的频率是一个点;沟通的实际效果是另一个点;还有团队协作的具体情况。这些都成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是多重的。它不只用来发现学生的优点或者不足,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学生提供持续的反馈。学生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最终目标是提升学习效果。这样一个多维动态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习最终达到的结果,它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职业场景驱动的项目设计体系,教师能将英语知识与职业场景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打造多元互动融合的项目实施模式,学生能在合作、实践、跨学科融合中全面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建立多维动态发展的项目评价体系,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梁成 , 陈文祎 . 情感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 [J]. 科教文汇 , 2025,(17): 163-166.

[2] 方文杰 , 云大清 . 高校辅导员新质思政工作能力模型构建研究——基于“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的扎根理论分析 [J]. 高校辅导员学刊 , 2025,17(0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