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胡云龙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一初级中学校

教学质量的提升始终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任务驱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锻炼思维,为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从小学阶段来看,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期未能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如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等,这些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

(二)学习积极性匮乏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观学习欲望是影响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在讲解几何证明题时,教师往往直接给出证明思路和步骤,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没有真正理解证明的逻辑和方法,当遇到新的几何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此外,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式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任务情境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相关内容时,可以设计“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外活动”这一任务。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围绕任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提出“某商场进行促销活动,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 20% ,若该商品的进价为 100 元,求商品的标价”这一任务。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逐渐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解题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助力学生思维进阶

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设置不同层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通过测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计算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勾股定理的猜想,通过完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任务,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三、任务驱动式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计任务

1. 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任务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确保任务能够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难度适中的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任务,如简单的数学运算、概念辨析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任务,如数学探究、实际问题解决等。

2. 注重任务的层次性与递进性:任务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设计,形成一个任务链。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能力,实现思维的进阶。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第一个任务可以是“根据给定的函数表达式,求出函数图像上几个点的坐标,并画出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特征;第二个任务可以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求解问题”,如“某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 8 元(行驶距离不超过 3 千米都需付 8 元车费),超过 3 千米后,每增加 1 千米,加收 2 元(不足 1 千米按 1 千米计算);第三个任务可以是“对两个一次函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某工厂有甲、乙两条生产线生产同一种产品,甲生产线的生产成本 y1 (元)与产量 x (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1=10x+500 ,乙生产线的生产成本 y1 (元)与产量 x (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 = 15X+ 300 ,当产量为多少时,两条生产线的生产成本相同?当产量在什么范围内,选择甲生产线生产成本较低?”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知识,提高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设真实有趣的任务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等相结合,创设真实有趣的任务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创设“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计测量方案,然后到操场上实际操作测量。通过这样的任务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还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1.明确任务要求与指导:在布置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清晰地说明任务的目标、要求、完成步骤和评价标准。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例如,在布置“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最大化问题”的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利润与售价、销售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示学生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3. 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对于学生在任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

1.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任务相关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拓展学习内容。

2. 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例如,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绝对值内数的正负情况进行分类求解;在学习“函数图像”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函数表达式与图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通过在任务中不断运用和强化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小玲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18,(16)

[2] 林高影 .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22).68-70.

[3] 陈绮云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