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寄宿制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韩雪玲
永登县第三中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 +- ”模式已深入渗透到教育领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寄宿制初中作为特定教育形态,学生在校时间长,与外界交流相对有限,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线上线下融合,搭建多元阅读平台
在“互联网 + ”的时代背景下,打造一个结合在线与实体空间的多元阅读平台成为了增强寄宿制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线平台能够发挥网络资源库的巨大优势,这些资源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更新频率非常高,这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种类繁多的阅读内容,包括经典文学作品、时事新闻以及科普知识等,从而有效应对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平台还可以设计专门的互动讨论区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想和心得体会发布出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分享,逐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氛围。与此同时,实体平台则致力于创造理想的阅读条件和组织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开辟专用的阅读场所,配备舒适座椅、充足图书资源以及高效借阅系统,为学生营造一个静谧便利的阅读空间。学校还能够定期安排讲座或交流会,邀请作家、学者或者表现优异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分享个人阅读经历来点燃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与兴趣。线上线下平台的协同运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活动配合的双重效果,这种融合模式可以让在线部分发布阅读任务来引导学生进入实体书籍的深度探索,反过来实体活动又能围绕在线阅读材料的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和集体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力度。这种有机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提升了阅读过程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在具体操作阶段,学校需要持续关注平台的维护工作与内容更新,确保提供的阅读资源始终保持新鲜度和高质量水准。学校还必须强化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管理,防止学生过度依赖虚拟世界而忽略实体书籍的珍贵价值。通过这种整合型的多元阅读平台搭建,寄宿制初中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段内接触到更广泛的阅读素材,最终推动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稳步向前发展。
2 师生互动共进,构建阅读指导体系
在“互联网 + ”环境支撑下,寄宿制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过程里,构建师生互动共进阅读指导体系扮演关键角色;以往阅读指导模式主要依赖教师单方面知识传递,学生群体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自身主动性及参与度明显不足。与此形成反差,互动共进体系突出师生间双向沟通与协作成长目标;教师采用线上平台分发阅读指导资料,内容覆盖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策略等多个维度,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科学化指导支持。与此同时,教师借助平台内置交互功能,迅速回应阅读环节中学生提出的各类疑问,量身定制个性化建议方案;此类即时反馈机制帮助学生灵活调整自身阅读策略,进而优化阅读效率水平。线下环节教师可以发动阅读小组组建工作,鼓励学生投入小组讨论与协作学习活动;讨论过程中学生交换个人阅读心得与见解,倾听同伴不同观点,这一过程显著拓宽认知视野并加深文本理解程度。教师身份转变为小组讨论引导者与参与者,适时介入点评并提供必要指导,助推学生集体进步态势。教师还需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任务;指导学生设计个人阅读计划、持续记录阅读笔记、独立完成阅读报告撰写等操作,协助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与自主管理能力。此外,教师倡导学生主动挖掘互联网资源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同步提升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潜力。
3 活动实践并行,激发阅读内生动力
在当下“互联网 + ”环境深刻介入教育领域的背景中,对于寄宿制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而言,仅仅依靠传统路径往往显得力有不逮。过去的常见做法,那些重心放在知识体系单向灌输上的阅读教学,其局限性日益显现,它们或多或少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学生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及其伴随的情感共鸣过程。此时,活动实践的价值开始凸显,它提供了一种并行不悖的可能性。让学生真正投身其中,亲手触摸文字的温度,在具体行动里感知阅读本身散发的独特吸引力,这比任何说教都更能点燃他们心中对阅读那份原始的兴致,进而潜移默化地培育出日常翻阅的习惯,使之成为自然。学校方面拥有广阔的施展空间,可以巧妙嫁接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资源宝库。想象一下,策划一个跨越屏幕的“线上读书节”,或者发起一场考验耐力的“阅读马拉松”挑战赛,这些新颖形式有效利用了寄宿学生零散的时间碎片,鼓励他们在点滴积累中提升阅读的速度和总量,每一次翻页都是小小的胜利。与此同时,线下的天地同样大有可为。组织一场主题鲜明的阅读征文活动,让学生将心中感悟诉诸笔端;搭建一个展示风采的阅读演讲舞台,让声音传递思想的深度——这些平台的存在,核心在于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被看见、被认可。那种因努力被肯定而油然升起的成就感,那份因表达受赞许而悄然增长的自信感,正是驱动持续阅读的强大燃料。阅读的疆域远不止于书本本身,它天然具有跨越学科边界、联结真实世界的特性。学校完全可以构思更具整合性的实践方案。比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踏入肃穆的图书馆或底蕴深厚的博物馆,引导他们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与眼前具象的文化遗存相互印证,这种结合无疑深化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层次,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知识如何落地生根。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 + ”背景下,提升寄宿制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优势,结合寄宿制学校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本文从搭建多元阅读平台、构建阅读指导体系以及激发阅读内生动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娜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导下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J]. 汉字文化 , 2025,(10): 131-133.
[2] 张金宇 , 孙浩宇 .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协同教育 [J]. 嘉应文学 , 2025,(06): 188-190.
[3] 高云霞 . 论大单元主题阅读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5,(02):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