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路径研究

作者

李国飞

河南省烟草公司鹤壁市公司 安全管理科 河南鹤壁 458000

0 引言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事关员工生命安全、企业财产安全和社会形象。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日益复杂多样,传统的以事后处置为主的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 防转型,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然选择。本研究旨在根据自身所学结合企业实际, 深入分析当前安全生 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有效路径,将“三同时”思路、本质安全要求、科学的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方法融入其中,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 安全生产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生产治理现状

近年来,鹤壁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形式总体保持稳定,具体表现为:责任体系逐步健全,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定覆盖各领域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房屋装修、物资采购等领域和闲置租赁场所管理中初步体现“三同时”思路;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专项整治,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与分级管控探索。应急能力有所提升,制定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探索出了具有鹤壁烟草特色的“一·三·五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2 存在的问题

当前治理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制约向事前预防转型: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员工重经营、轻安全,对事前预防核心地位认识不清;风险辨识能力不足,缺乏对系统方法和工具的应用,风险识别不全面、不精准,风险管控未贯穿消除、替代、 降低、 体防护等防控路径;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存在形式主义,深层次、隐蔽性隐患查治不到位, 用不科学,隐患反复出现;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侧重事后处置和维修,事前预防(风险防控、培训、技改)投入不足,“三同时”执行不够严格;应急管理侧重事后处置,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演练流于形式,重事后救援轻事前预防预警。

2 向事前预防转型的必要性

2.1 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行业改革深化带来生产经营模式、管理方式深刻变化,带来新的安全风险。推动事前预防转型,运用科学方法,能有效应对新风险挑战,保障企业持续健康高质发展。

2.2 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

事前预防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可能性,从源头上避免伤亡和损失。识别风险、消除隐患,落实本质安全,能够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2.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事前预防转型(严格执行“三同时”,运用科学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方法)能减少事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后期安全投入。

2.4 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的具体体现

遵守《安全生产法》等法规,落实主体责任,强调“三同时”和本质安全,推动事前预防转型是国有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的必然要求。

3 向事前预防转型的路径

3.1 强化思想引领,树立事前预防理念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将预防理念融入企业文化,通过培训、宣传、案例警示等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氛围。开展全员安全意识教育,组织知识培训、技能演练、专家讲座,分析事故案例,理解“三同

时”、本质安全内涵,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

3.2 健全风险管控体系,提高风险辨识能力

建立风险辨识机制,制定标准流程,明确职责,采用多种方法对物流、仓储、营销、办公等各环节全面辨识风险。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按可能性和后果分级分类,对高风险专项管控,一般风险常态化管控。运用科学风险防控路径,针对不同风险,合理运用消除、替代、隔离、警示、个体防护等路径。建立风险动态更新机制,定期重新辨识评估风险,根据变化及时更新信息,调整管控措施。

3.3 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规范隐患排查流程,制定清单,明确内容、方法、周期、责任人,采用多种排查方式结合风险分级。强化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期限,实行销号制度,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鼓励员工参与隐患排查,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主动发现和报告隐患。

3.4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筑牢事前预防基础

安全生产 “三同时” 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这一制度从源头上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确保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安全设施建设纳入项目整体规划,避免因安全设施滞后或缺失而导致的安全隐患,能够有效从源头上避免先天性隐患的产生或出现。

3.5 坚守本质安全要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 。它包含失误 - 安全和故障 - 安全两种功能。本质安全强调从源头控制风险,使安全成为生产系统的固有属性,而非依赖事后的安全措施来弥补,为事前预防提供物质基础。

3.6 优化安全投入结构,加大事前预防投入

增加风险防控投入,投向风险评估、监测设备、防护设施等,应用先进安全技术和装备(如智能监控、火灾报警系统)。加强安全培训投入,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知识培训、技能考核、应急演练。推动安全技术改造,投入老旧设备、落后工艺改造,采用安全性能高、可靠性强的新设备、新工艺。

3.7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事前预警

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和风险辨识结果修订预案,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融入预防理念。加强应急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收集、分析、发布机制,加强与外部部门协作,提前防范。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根据风险类型和预案组织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及员工能力,总结评估整改。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适应新形势、保障安全、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存在思想认识偏差、风险辨识不足、隐患治理不彻底等问题,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完善隐患排查机制、严格落实“三同时”、坚守本质安全、优化安全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管理、强化监督考核等九大路径,可有效推动转型,提升治理水平。

4.2 展望

未来,企业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智能化、精准化安全管理水平,并通过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技术,完善事前预防体系,深化“三同时”、本质安全要求落实;持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治理格局,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