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诗意语文,智慧评价

作者

张彩云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363700

一、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评”的有效融合,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学习与评价往往被割裂开来,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本文提出“诗意语文,智慧评价”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教学与评价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

诗意语文,这一教学理念,深深植根于语文教学的沃土中,它强调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传授,更是对艺术性、人文性和创造性的追求。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学生探索语文世界、感悟生活美学的引路人。

诗意语文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教师通过朗诵、解读经典诗文,带领学生走进那一个个充满韵律美和意境美的文字世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美,更能够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情感。这种对美的感知和鉴赏,将逐渐内化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鉴赏力,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发地去发现、去欣赏、去创造美。同时,诗意语文也强调对文学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视。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教师通过深入解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触摸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思想。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审美情趣。当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情感,能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的心灵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此外,诗意语文还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创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教师通过写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心中的世界。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提升。而这些,都是学生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三、智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发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常以考试分数为准绳,但这种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如《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 )》等经典古诗文时的情感沉浸与深度理解。因此,在智慧评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倡导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学习《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首词时,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凸显无疑。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环节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对词中意境的感悟深度,来评判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投入与所得。这种评价方式能迅速反馈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面临的难点和需求,同时也让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和支持。在探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名句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来洞察他们对词中愁绪的体会,进而引领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李煜对逝去繁华的怀念与无奈。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悉心关注,更能点燃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探索欲望。当然,终结性评价在《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类古诗文的学习中同样不可或缺。借助考试或测验的手段,教师可以客观地考量学生对词意的把握、词句的背诵以及对词人情感的体悟。但在智慧评价体系中,终结性评价不再是孤立的标尺,而是与过程性评价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学生古诗文学习成效的全方位评价。

(二)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培养多元思维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是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在教授如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样的经典文本时,它们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量化评价能够通过分数和数据,客观地展现学生对《拿来主义》中关键观点、论证结构的掌握程度,例如通过测试或问卷,教师可以精确地了解到学生对鲁迅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态度的理解程度。然而,量化评价难以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对鲁迅思想的共鸣或质疑,以及对文中深刻寓意的个性化解读。质性评价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通过描述、分析、反思等方式,深入探索学生在学习《拿来主义》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感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小组讨论或深度访谈等质性评价方法,捕捉到学生对“拿来”与“送去”辩证关系的独到见解,对鲁迅讽刺手法的感悟,以及对文化遗产态度的个人立场。这些信息丰富而生动,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反馈,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智慧评价中,我们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紧密结合,以全面、立体地评估学生学习《拿来主义》的效果。量化评价提供了客观的学习成果数据,而质性评价则揭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深层次理解。这种综合评价方式不仅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个性化、更有深度的学习支持,从而促进了他们对鲁迅作品乃至更广泛文学领域的深入探究和兴趣发展。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智慧评价中,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成果和态度进行反思和评价,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为了有效实施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鼓励他们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和方法。他人评价则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等,它可以从外部角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和建议。教师评价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同学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在实施他人评价时,教师应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导性反馈。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人评价,培养他们的接受批评和建议的能力。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评”的融合之美在于其能够充分发挥诗意语文和智慧评价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施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而智慧评价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华安.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 [J]. 读写算 , 2024,(36): 103-105.

[2] 陈东升 .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 科教文汇 , 2024,(23): 157-160.

[3] 李霞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教学 [J]. 文理导航 ( 上旬 ), 2024,(12): 67-69.

[4] 王翠红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 , 2024,(34):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