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景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兵政

安徽省凤台县第一中学

情景教学的显著特征在于运用了色彩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的图片,以及极具吸引力的视频等元素。这些元素能够在实际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景式教学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厌烦与无聊情绪,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判断和分析,探寻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具备创新意识,还能在知识的具体运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创设游戏情景,点燃学习兴趣

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关键,在于把生物知识巧妙融入充满趣味的游戏之中,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掌握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生物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在设计游戏时,充分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状况,保证游戏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营造富有趣味的游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他们切实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更具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授《DNA 的结构》这一课程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双螺旋结构的认识,教师可组织一场手工实践游戏活动。具体而言,教师为学生提供制作 DNA模型所需的材料,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亲手制作 DNA 物理模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还能加深对DNA 模型的理解。

二、构建网络情景,调动多重感官

当前,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这种广泛应用有助于创设沉浸式情境,能为学生带来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此背景下,生物教师需巧妙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微课、AR 技术等,为学生呈现形象立体的图片、动画以及视频情境。如此一来,知识变得更为直观且富有动态感,能给予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借助这些情境,学生能够更迅速地理解生物知识,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观念,推动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联系。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可借助网络构建教学情境。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先通过互联网收集并下载有关细胞器功能和结构的资料,结合自身讲解制作成微课。比如,针对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微课中首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线粒体,另一组是叶绿体,随后对这两种细胞器的功能展开介绍。在介绍完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后,微课接着为学生讲解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内质网。通过微课对细胞器功能及其分工的介绍,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得以进一步深化。

三、链接合作情景,促进思维碰撞

在新课标背景下,生物教学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交流,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掌握学习方法,培育合作精神与探究能力。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组织形式加以调整,科学合理地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小组,并布置学习任务,以此构建合作教学情境。这能促使学生深度融入其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分享各自的见解与观点,实现思维的有效碰撞,从而打造富有活力的生物课堂。

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为例,该课程旨在助力学生明晰 DNA 和 RNA 的差异,通过学习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在课程开启前,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好学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案展开讨论与分析,完成诸如 RNA 的基本单位及组成、RNA 的种类及其作用,以及探讨 RNA 作为 DNA 信使的条件等学案内容。待学生完成对学案的探讨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对学案内容进行讲解,每个小组承担一项任务。借助学生展示环节,教师能够洞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形势下,巧妙运用情境优化高中生物的 “教” 与 “学”,不仅是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潮流的必然之举,也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的关键举措。鉴于此,教师应当果断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中的不合理因素,着重突出情境教学法,积极创设游戏情境、网络情境与合作情境,推动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培育生物核心素养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银霞 . 高中生物生活化情景创设教学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3,(23):53-55.

[2] 孙丽霞. 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 [J]. 学周刊,2022,(29):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