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中鼓励机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促进
尹慧妍
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木朗小学
前言
家庭教育方式选择是否得当与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因此为促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健康成长,家长还应采用鼓励机制方式,为孩子的学习带来助力。当然也要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激励,旨在让孩子感受到关注与认可,让其保持对学习和生活的乐观与积极性,下面就家庭教养方式中鼓励机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促进进行探讨。
一、结合学生兴趣设计鼓励形式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为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家长要结合其兴趣点设计适宜的鼓励形式,不仅能显著提升激励的效果,也能使鼓励转化为学生持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避免因激励不到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1]。
例如,当家长发现孩子痴迷植物栽培时,家长可将学习任务与植物生长知识相结合,这种方法能培养孩子观察能力,也能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家长可亲自带领孩子通过实际栽种植物,并要求孩子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或撰写种植作文,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家长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学习资料,或者是视频资料,帮助孩子掌握植物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正确施肥、如何嫁接等。家长在发现孩子能主动查阅《植物百科》识别叶片形态时,应及时给予肯定,一方面是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这种鼓励性方式,也能让孩子保持持续的探索热情。当然在种植植物过程中,家长要多与孩子互动交流,可与孩子共同制定植物成长计划,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孩子完成植物成长计划之后,可给予小星星作为奖励,从而在兴趣的驱使下,使孩子主动参与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二、立足即时性原则实施鼓励反馈
家庭教养方面方式中的鼓励机制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能为其学习带来促进作用,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必须要通过及时鼓励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场景中。
例如,家长发现孩子能主动整理书桌时,应立即给予鼓励。如,杂乱的书桌让你整理的井井有条,你真棒,孩子在听到家长的鼓励时也会表现出开心,这种及时性的反馈,能促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愿意重复此类积极行为,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而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2]。如,在某次手工制作时,孩子在遇到困难并没有轻言放弃,表明孩子具有一定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此时家长应抓住这一契机给予肯定,如,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表现出退缩或丧失信心的表现,妈妈很为你骄傲,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也要做到遇事不轻言放弃,而这种持之以恒的态度,不管在做什么事情都会让你更容易获得成功。家长也要避免笼统性肯定,如你真厉害、真聪明,应明确指出孩子哪些地方值得被肯定,进而通过立足及时性原则实施鼓励性反馈,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三、围绕多元化方向采用鼓励载体
家长在学生成长中承担重要责任,因此采用正确的教养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应采用多元化的鼓励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情境下的心理需求,避免单一形式导致的激励疲劳。
例如,在晚饭后,家长发现孩子能主动捡碗筷并擦拭桌子,此时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这种行为肯定,可给予言语上的鼓励,让孩子可更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被家长看得见 [3]。当孩子在学校取得了某项奖励时,家长可将孩子获得的奖品粘贴在家庭墙面上,或者可在周末的时候带领孩子去科技馆、看电影等,这些方法都可作为激励孩子的一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来自家人的认可,也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家长也要及时调整鼓励方式,可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适时调整策略,要让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获得恰到好处的认可与引导。除了上述激励方式外,家长还可采用其他方式,如,每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可满足孩子一个愿望,可以是一个期待已久的玩具、一件新衣服等。
结语
总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家长在其成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要想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在家庭教养方式中应选择鼓励性措施,多鼓励、少批评、少责备,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勇敢去克服。
参考文献
[1] 张小燕. 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自信心关系的研究[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5,(07): 1-3+13.
[2] 李岩云 . “双减”背景下优秀小学生家庭教育培养策略 [J].甘肃教育研究 , 2024,(20): 34-36.
[3] 郭辉莉.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教学的影响及思考[J]. 当代家庭教育 , 2024,(21):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