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技能培养的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究

作者

邓少东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618100

引言

电子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基础,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作为技能型人才重要培养渠道,肩负培养一线操作人员重任。立足中职教育实际剖析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培养现状,探索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与产教融合创新路径,旨在构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培养现状分析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行业需求存在错位现象,多数学校仍停留在传统电子工艺与维修层面,对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关注不足,导致培养方向滞后于产业发展。课程体系呈现明显碎片化特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衔接不畅,各模块间缺乏有机联系难以形成完整知识结构与技能体系。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材中电子元器件、工艺方法、应用案例等内容陈旧,无法反映行业最新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内容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系统性,实用性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明显断层问题基础实训与综合实训脱节,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割裂导致学生技能形成过程不连贯。

师资队伍结构性短板制约技能培养效果,教师队伍呈现两层分化现象:理论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训课教师专业理论不足难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企业实践机会有限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缓慢,对新技术把握不足影响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存在失衡问题,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考核对实践能力评价比重偏低,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脱节无法有效检验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评价方式单一多为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水平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积极性不高,合作内容局限于简单实习与就业推荐,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深层次合作不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也给教学带来挑战,入学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习习惯与方法欠缺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同时部分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职业规划模糊。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策略

重构能力进阶、模块衔接课程框架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基础,需打破传统学科逻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明确专业核心能力与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形成逻辑构建基础模块 -核心模块 - 拓展模块三级课程结构。基础模块聚焦电子技术通用能力培养,如电路分析、元器件识别、焊接工艺等,核心模块围绕电子设备装配、调试、检测等关键技能设计,拓展模块则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开设智能电子、汽车电子等方向课程增强适应性。模块内部采用项目化组织方式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载体,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同时创新课程实施方式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造传统教室为综合实训室实现教学场所与生产场所融合,教学过程中强调教中做、做中学,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探索符合技能培养规律教学模式,推广项目教学法围绕电子产品开发全流程设计系列项目,如音频功放设计智能控制电路设计等,涵盖方案设计、元器件选型、电路设计、PCB 设计、装配调试等完整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培养整体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引入情境教学策略通过构建仿真工作环境,设置典型工作场景与任务让学生在接近真实工作情境中学习,增强职业认同感与适应能力,强化案例教学应用精选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故障处理等真实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专业判断力与技术思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产教融合模式创新路径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是产教融合关键环节,需创新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符合产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用人标准与岗位要求,定向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技术技能人才,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同时具备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课程与教学资源共建方面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企业提供真实项目案例与技术支持,学校负责教学设计与实施形成紧贴产业实际课程体系,合作编写特色教材将企业生产标准、操作规范等内容融入教材,增强教材实用性与时效性,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集纳行业标准等优质资源为教学提供丰富支撑。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产教融合持续推进基础,应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常态化机制,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提升实践能力与技术水平。实施工程师进课堂计划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指导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建立校企教师交流机制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实现优势互补。技能竞赛融入教学是提升技能水平有效路径,将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考证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开展校企联合技能竞赛企业出题命题与评判学校组织学生参赛,通过竞赛检验教学成果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深化科研与社会服务合作,组建校企联合创新团队共同开展应用技术探究与产品开发,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拓展合作领域与深度。

结论

基于技能培养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是适应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必然选择,通过现状分析明确技能培养面临课程体系碎片化、实践环节断层、评价机制失衡等核心问题。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需从重构课程框架、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推进,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则需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海永 ." 互联网 +" 时代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培训与教学改革路径 [J]. 中国新通信 , 2024,26(3):134-136.

[2] 廖广科 , 廖家宏 , 苏健 ." 互联网 +" 下的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探究 [J]. 模具制造 , 2024,24(4):59-61.

[3] 杨石魁 . 探究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 [J]. 新潮电子 , 2024(2):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