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土空间测量误差来源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林攀 张利敏

身份证号码:33032919840420001X 身份证号码:41272319910316166X

引言

国土空间测量作为获取土地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国土空间测量精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测量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这些误差不仅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后续决策的偏差,进而对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深入分析国土空间测量误差的来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对于提高测量精度、保障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土空间测量误差来源分析

1. 仪器设备误差

测量仪器是国土空间测量的基础工具,其精度和性能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仪器设备误差主要包括仪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设计缺陷或制造工艺不完善而导致的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重复性。例如,全站仪的横轴误差、竖轴误差等,这些误差会随着测量过程的进行而累积,从而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随机误差则是由于仪器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而产生的误差,其大小和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例如,仪器的电子元件噪声、外界电磁场干扰等,都会导致测量数据的波动和偏差。仪器设备的老化、磨损以及使用不当等也会引起误差的增加。长期使用的仪器设备,其零部件可能会出现磨损、变形等情况,从而影响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2. 测量环境误差

测量环境也是影响国土空间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测量环境误差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的变化会引起测量仪器的热胀冷缩、光路折射等现象,从而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例如,在高温环境下,钢尺会受热伸长,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大;而在潮湿环境下,仪器的电子元件容易受潮损坏,影响测量精度。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在山区、丘陵等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由于视线受阻、测量点高差较大等原因,会增加测量的难度和误差。地质条件的不稳定,如地震、地面沉降等,也可能导致测量点的位移,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国土空间测量误差控制策略

1. 仪器设备误差控制

针对仪器设备误差,应优先选用经过国家计量认证(CMA)和实验室认可(CNAS)的高精度、稳定性强的测量设备,并在投入使用前完成多维度校准,包括出厂校准、现场比对及法定计量机构定期检定。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机制,制定周期性保养计划,及时更换老化或磨损部件,避免机械松动、光学偏移等引起的测量偏差。针对系统误差,可通过构建多参数误差模型进行补偿修正,例如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全站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倾斜误差及竖轴偏心误差进行量化分析与校正,提升观测精度。对于随机误差,建议采用重复观测与数据滤波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测回观测取均值以削弱偶然误差影响。同时,建立健全仪器档案管理系统,详细记录设备使用周期内的校准证书、维修记录及性能评估报告,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追溯与状态监控。

2. 测量环境误差控制

为了减小测量环境误差的影响,应构建多维度的环境监测体系,对测量区域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动态进行实时监测与系统分析。在测量前,需全面收集测区的气象历史数据与地质勘察资料,科学规划测量作业时间窗口,优先选择温湿度稳定、风力较小的时段开展工作,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实施高精度测量任务。针对气象因素引发的光电信号漂移或材料热胀冷缩效应,应引入精细化气象修正模型,结合现场温湿度、气压、风速等参数,对测距仪、全站仪及 GNSS 接收机等设备的数据输出进行动态补偿。对于地形复杂、视线受阻的区域,应综合运用多源测量技术,如结合三角高程法、三维激光扫描与高精度 GPS/RTK 定位,提升观测系统的适应性与可靠性。同时,建立完善的测量标志保护机制,定期核查控制点稳定性,防止因地基沉降、构造运动等原因造成点位偏移,确保测量成果的长期有效性。

三、人员操作与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控制

1. 人员操作误差分析与控制

测量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素养也是影响国土空间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人员操作误差主要包括测量人员的读数误差、对中误差、照准误差等。读数误差是由于测量人员在读取测量数据时的视觉偏差或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误差。对中误差是指测量仪器在安置过程中,仪器中心与测量点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照准误差则是指测量人员在照准目标时,由于目标不清晰、照准方向不准确等原因而产生的误差。为了减小人员操作误差,需要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测量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测量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要加强对测量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控制

数据处理是国土空间测量的重要环节,数据处理误差主要包括数据录入误差、数据计算误差和数据转换误差等。数据录入误差是由于人工录入数据时的疏忽或错误而导致的误差。数据计算误差则是由于数据处理算法的不完善或计算过程中的舍入误差等原因而产生的误差。数据转换误差是指在不同数据格式或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时,由于转换方法不准确或转换参数不合理而产生的误差。为了减小数据处理误差,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多次核对和验证,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在数据计算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进行误差分析和控制。对于数据转换,要采用精确的转换参数和方法,避免数据的丢失和失真。要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结论

国土空间测量误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仪器设备误差、测量环境误差、人员操作误差以及数据处理误差等。为了提高国土空间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针对不同来源的误差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在仪器设备方面,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选择高精度的仪器,并建立完善的仪器管理体系。在测量环境方面,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监测和修正,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方法。在人员操作方面,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在数据处理方面,要采用先进的软件和算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小国土空间测量误差,为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诸玉龙 . 复杂地形条件下测量放样误差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J/OL].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1)[2025-01-01].

[2] 鲍中迪 .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控制与误差分析技术研究 [J/OL].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12)[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