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业 4.0 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策略研究
唐林
身份证号码:430422198803018113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模式已难以满足工业 4.0 对高效、灵活、智能生产的需求。在工业 4.0 环境下,生产设备需要具备更强的感知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生产过程需要实现全程可视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管理。因此,研究面向工业 4.0 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业 4.0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2.1 高度智能化
工业 4.0 要求生产过程具备高度的智能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能够自主感知生产环境的变化,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并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例如,在生产过程中,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当发现异常时,能够自动诊断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2 全面网络化
在工业 4.0 时代,生产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需要通过网络实现全面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工业物联网。电气自动化控制需要支持多种网络通信协议,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通过网络化控制,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和设备状态,优化生产资源配置。
2.3 深度集成化
工业 4.0 强调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企业的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等进行深度集成。通过集成化控制,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执行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无缝对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三、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面临的挑战
3.1 控制灵活性不足
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固定的控制逻辑和参数设置,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当产品规格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重新编程和调试,耗时较长,影响生产效率。在工业 4.0 下,生产订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明显,控制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3.2 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仍然依赖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缺乏自主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系统虽然能够采集大量的生产数据,但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难以实现预测性维护、质量追溯等智能化功能。
3.3 信息交互能力薄弱
不同厂家的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往往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导致信息交互困难,形成 “信息孤岛”。这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共享和协同处理,影响了生产调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不利于企业进行全局优化决策。
四、面向工业 4.0 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策略
4.1 智能化控制策略
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将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等)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实现系统的自主学习和智能决策。在电机控制中,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能够根据负载变化实时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实现节能运行。预测性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和产品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2 网络化控制策略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应用:采用工业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高速、可靠通信。工业以太网具有传输速率高、实时性强、兼容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工业 4.0 对大量数据传输和实时控制的需求。通过工业以太网,可将生产现场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集中管理。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设备、物料、产品等进行全面感知和标识,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追踪和管理。通过在设备上安装 RFID 标签、传感器等,能够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物料的位置信息和产品的质量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生产调度和决策提供依据。
4.3 安全化控制策略
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技术措施。在工业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防止外部恶意攻击进入工业控制系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威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设备安全管理: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建立设备身份认证机制,只有授权的人员和设备才能访问控制系统,防止未授权操作。同时,对设备的固件和软件进行及时更新,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五、案例分析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适应工业 4.0 的发展需求,对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了上述面向工业 4.0 的控制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智能化控制方面,企业在生产线上引入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检测系统,通过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算法对产品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精度达到 99.5% 以上,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效率提高了 3 倍。同时,采用预测性维护技术,对关键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预测,设备故障率降低了 40% ,维护成本减少了25% 。在网络化控制方面,企业构建了基于工业以太网和物联网的生产网络,实现了生产设备、传感器、MES 系统和 ERP 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企业能够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和设备状态,生产调度响应时间缩短了50% ,生产计划完成率提高了 15% 。在集成化控制方面,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 MES、ERP 系统的深度集成,打通了从订单接收、生产计划制定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信息。通过集成化管理,企业的生产周期缩短了 20% ,库存周转率提高了 25% 。在安全化控制方面,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技术,有效防止了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保障了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论
本文针对工业 4.0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要求,分析了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安全化的控制策略。未来,智能化控制将更加注重自主决策和协同优化,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更精准的控制和更智能的生产调度;网络化控制将向 5G、边缘计算等方向发展,提高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支持大规模设备的互联和协同;集成化控制将进一步拓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实现与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的无缝对接;安全化控制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研发新的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保障工业系统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为工业 4.0 的深入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动力。
参考文献:
[1] 韦统革 , 赵明华 , 李明 . 浅析智能控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作用 [J]. 数字通信世界 ,2023,(12):129-131.
[2] 张欣 . 智能控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评《智能控制》[J]. 有色金属 ( 冶炼部分 ),2021,(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