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管理优化策略

作者

于世超

身份证号码:22088219860622651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加,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建筑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的挑战,如何有效地管理工程造价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工程设计因素

工程设计是工程造价的源头性影响因素,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深度及变更情况直接决定造价高低。在设计方案阶段,不合理的空间规划、结构选型会导致材料浪费与施工难度增加。

1.2 施工过程因素

施工环节是将设计转化为实体工程的关键阶段,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及质量安全状况均与造价紧密相关。落后的施工技术会延长工期、增加人工成本,施工组织管理不善会造成资源浪费,市政工程因材料堆放不合理,导致二次搬运成本增加。

1.3 市场因素

建筑市场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外部驱动因素。建筑材料价格受供需关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显著。劳动力市场变化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建筑工人老龄化加剧、用工荒频现,导致人工单价年均上涨,设备租赁市场也存在季节性价格波动,进一步增加施工成本。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尽管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已经较为成熟,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方层面都推出了大量的工程定额和相应的计价规则,比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工程造价计价标准,基本可以对工程造价的测算、审查形成规范和参考。或是推广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摆脱了定额计价的束缚,大大促进了工程造价的竞争和透明度。并建立了各种各级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统一规范行业行为,比如制定标准、调整计价规则、协调价格纠纷等,都有利于规范市场的运转。比如实现信息化管理,开发当地的工程造价信息统计平台,发布当地工程造价、材料成本、各类指数等信息,为企业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2.2 造价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施工单位和建设业主单位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理念,缺乏工程造价全过程、系统性管理的观念。项目前期决策阶段,一些施工单位急切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马马虎虎,投资估价随意,项目“先天”投资超支。因某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调查不充分,盲目放大建设规模,实际造价超出预算规模太多,项目建成后实际收益难填投资成本。项目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只重视设计方案,美观和创新,在经济测算上不够全面和透彻,并未从造价角度统筹全局,“只重视技术,不重视经济”普遍存在。项目建设阶段,施工单位未树立正确成本管控意识,建材大手大脚,没有合理机械安排,浪费严重,出现大量窝工、返工等现象,也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

2.3 造价管理方法落后

当前,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计算与经验管理,信息管理落后,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工程量、造价编制等信息系统由于计算效率低、容易发生差错,难以适应复杂性项目的管理要求;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方法,不能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变化,无法为材料采购、成本核算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方各参建方等信息交换不及时,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孤岛”,致使造价管理缺乏协同性和时效性。

2.4 造价管理人才短缺

在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高素质的造价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却缺乏大量此类人才供其使用。在行业内,掌握工程技术的同时,熟悉经济管理、了解法律法规、娴熟应用信息化技术等条件同时具备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在行业内现有从业人员中,具有知识老化现象的部分人员对 BIM 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知识掌握不够,不能适应现代化造价管理的要求。在院校相关的专业教育中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轨的现象,在教学期间缺少实践性环节,培养出来的人才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

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策略

3.1 强化全过程造价管理意识

提高全过程造价管理意识是提升造价管理水平的关键,项目决策阶段做好可行性研究,运用大数据、市场调研的方法,准确确定项目投资额度;项目设计阶段,积极开展限额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提出最合理造价,采用价值工程方法控制设计变更;坚持严格审批制度,杜绝随意变更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严格执行审核管理制度,运用交叉审核、第三方审计等手段,防止竣工结算出现伪数据、虚假数据的情况。

3.2 应用先进的造价管理方法和技术

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技术是实现造价管理的高效、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行 BIM 技术的使用,发挥其三维可视化、数据集成等技术特性,实现对工程量和造价的精准计算与动态管理。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形成工程造价数据库,通过海量的历史数据信息,找出影响造价的各要素和变化规律,进而对造价进行预测和管控,利用云计算的巨大运算能力对复杂的项目造价进行测算、模拟。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建设主体、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方信息共享及协同工作,提高信息交流传递效率,减少因信息传递不顺畅造成的造价管理的漏洞。

3.3 加强造价管理人才培养

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校应该优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增设 BIM 技术应用、工程造价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等方式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企业建设专业培训系统,经常性地组织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班或行业交流,激励员工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3.4 完善合同管理

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依据,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细化分析合同条款,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严谨的审核,使合同条款详尽严谨无纰漏。要明确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支付节点、调整条件以及工程变更、索赔的处理流程及责任划分。在履行合同中,要做好对合同履行的跟踪管理,实时跟踪合同的履行进度,及时处理和纠正履行合同中发现的问题。当合同变更发生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备案,保证变更的合理合法性。如果出现了纠纷,及时采用协商、调解、仲裁的方法妥善处理,维护多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受工程设计、施工过程、市场环境等多因素交织影响,现存管理意识薄弱、方法滞后等问题制约行业发展。通过强化全过程管理意识、应用先进技术、培育专业人才及完善合同管理,可实现造价动态精准管控。需持续关注行业变化,深化管理创新,以提升建筑工程投资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柽.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J].居舍,2024,(30):169-172.

[2] 韩 慧 洁 , 林 凯 .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影 响 因 素 及 管 理 提 升 策 略 探 究 [J]. 建筑,2024,(0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