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者

平家秀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400

引言

2022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打通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现代学徒制为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高职院校应顺应教育政策环境和管理情境的变化,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的意义

学徒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承和技能传授的原始培训手段。现代学徒制发源于上世纪的德国、英国等国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它作为当今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模式,其试点工作在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全面展开,对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资源优势,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专业与产业、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的融合,校企联合培养贴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到实处,增强了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力抓手。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多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但是却并没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现代学徒制有效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在实践中得到的具体经验相结合,用实践佐证理论,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逐步融入社会,了解行业动态,积累职场经验,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

(三)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资源充分整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学生们既有学校老师传授理论知识,又有企业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能,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对口就业率。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以及学生三方之间签署合法的三方协议,三方协议保障各方权利义务,明确校企双方和学生的权利义务。 由此,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在合作企业就业,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学生就业难题,而企业精准选拔出了与岗位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社会的良性循环。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加

现代学生制下,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份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仅仅是学生,也是合作企业的学徒。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学校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的主体单一,学生所能接收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直线式,学校传输的内容贯穿始终。而在目前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中,学生培养方式变成产教结合,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去公司实习,学生管理环境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所以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就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在培养学生时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往往刚性化,对于学生只是高压管理,让学生来服从,而不是对学生进行谆谆教导,致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真空。同时,学校、工作单位、社会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朝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学生管理衔接断层

在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始终是以高职院校的管理为核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 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需要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单纯的校内管理转移到了校外管理,企业不仅要负责在企业做学徒的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还要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心理健康管理,这对企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企业与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同,在合作企业中的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于学生的自觉与上进,但高职生的自律精神相对欠缺,难以实现自我管理和教育。有些学生在企业不能适应企业管理方式、不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导致发生违纪、旷工等现象。这些潜在的、不能预知的各种风险,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学校只能是督促学生遵守企业章程,完成实习任务。因此,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上处理不太合理,出现衔接断层。

(三)学生管理队伍尚未完全适应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

高职现代学徒制学生的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管理师资不足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组成人员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班主任一般是专业教师兼任,他们主要教授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辅导员主要负责管理和服务工作,现实中辅导员往往一人负责多个专业和班级,包括校内班级和校外的“学徒制”班级。校内的学生管理工作繁琐,已然耗费辅导员大量精力,而“学徒制”班学生的实习地点在校外,不易管理,辅导员鞭长莫及、疲于应对。同时,学校的教师和辅导员对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学生离开学校去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由学校的专门负责的老师和企业来管理,而自己只负责学生在校期间在课堂上的教育就可以了。由此来说,学校对于怎样在学徒制模式下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和相关的经验,从而导致“学徒制”班学生在企业存在放任自流式的管理现状。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厘清校企双方职责、创新管理理念、改进学生管理模式等途径,研究学徒制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问题,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管理机制。

(一)厘清学生(学徒)管理中学校和企业双方职责

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需要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因此,双方应该共同制定学生(学徒)管理办法,明确双方职责。首先,学校和企业应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制度应基于学校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合作企业与特定岗位对学徒培训的个性化要求,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双重责任。企业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用品及安全设施。学院和企业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现代学徒制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次,校企与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管理协议。协议明确规定现代学徒制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期间,在遵守学院学生管理各项制度、规定的同时,还应严格遵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校企联合建立专门的“双辅导员”制度

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负责日常管理的学校思政辅导员无法及时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因此不可能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进度,造成管理不便,这就需要企业打造一支专门化的企业学徒管理队伍,企业辅导员通过入驻企业,一方面与学生同吃同住,对学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更加熟悉企业就业环境和行业发展状态,在指导学生就业上也有很大的帮助。企业选用辅导员应从两方面着力。第一、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辅导员的招聘和选拔。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企业辅导员负责在校外企业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除了必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还需要了解企业文化、具备必要的技术、熟悉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因此,企业辅导员的聘用是严格严肃的事情,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把关。第二、学校负责对企业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的培训。企业辅导员从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开始,熟悉育人环境与岗位要求;学校应对企业辅导员进行师德标准渗透内化工作,强化育人工作要求以及培训企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能力。

(三)借助新媒体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获取学习资源丰富化、渠道多样化,企业导师、学校专业教师都不再是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校企双方应顺应时代变化、转变管理思维,利用媒体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如今 Deepseek、豆包、短视频等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传播和接收媒介。学校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如学院视频账号、企业小程序等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甚至开发现代学徒制专属 APP,帮助师生及时沟通交流,掌握校外学生各种状态和情况,同时学生利用平台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相互交流思想、学习进度。借助新媒体平台不仅让学校和企业管理系统互通,还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在学徒制网络平台上,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可作为低年级学生的“小师傅”,在专业技能和自我管理上沟通交流,共同提高,这也符合陶行知职业教育“小先生”制的教育理念。

结语

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推行这两年来,为高职院校的招生与发展以及合作企业人才的定向人才的引进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以及合作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不断调整现代学徒制下针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不断磨合和发展协调统一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超颖 . 刘雅丽.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多元主体参与的高层次学徒制研究[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4(02)

[2] 陶凤云 . 传承“小先生”教育思想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 : 意蕴、路径与策略[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5,38(10)

[3] 刘嘉琪. 韩永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国际经验与启示[J]. 教育与职业 ,2025(08).

[4] 陈佳妮 . 文旅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探究 [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