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 学- 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作者

崔海燕

惠民县何坊街道中心小学

引言

“教 - 学 - 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对策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能够有助于学生正确学科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能够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新时代发展下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正确学科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综合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要认识到兴趣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内驱动力,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教 - 学 - 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要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小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并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组织和有序推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对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一 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并提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课堂提问,如“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由五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六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1/2 米。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小组合作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 - 学 - 评”一体化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以及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青岛版五年级下册“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一张长 24 厘米宽 18 厘米的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组织学生思考“要想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呢?”、“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操作体会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在课堂上增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落实好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目标。

三、专门设计巧妙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作为“教 - 学 - 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对策的关键构成,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作用上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有助于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 - 学 -评”一体化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专门为学生设计巧妙的课堂提问,在课堂上准确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正确数学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四 人体的奥秘—比”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某一人体的比例图示内容,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看看学生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个人的头部长和身体长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在巧妙问题的导向作用下,提高小学数学的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 - 学 - 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对策的探究过程中,需要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颖 .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 (01):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