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层次网络安全测评及其管控策略研究

作者

张龙星

北京卓识网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网络安全测评方法及相应的管控策略。研究首先构建了包含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的多层次测评体系,并设计了具体的测评指标。随后,探讨了基于测评结果的网络安全管控策略,包括分层防护体系构建、动态风险评估与响应机制以及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组织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保障。

关键词:网络安全;多层次测评;管控策略;风险评估;态势感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网络攻击事件频发,攻击手段日益复杂,给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带来了巨大损失。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传统的单一层次安全防护措施已难以应对复杂的网络威胁。

一、多层次网络安全测评体系构建

(一)网络层测评

网络层测评主要关注网络拓扑结构的安全性、网络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以及网络流量的异常检测等方面。网络拓扑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包括对网络架构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单点故障等进行全面检查。网络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则涉及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配置是否符合安全最佳实践,如是否启用了必要的安全协议、是否正确配置了访问控制列表等[1]。网络流量的异常检测主要通过部署网络流量监控系统,实时分析网络流量模式,及时发现异常流量,如DDoS攻击、端口扫描等。

(二)系统层测评

系统层测评则侧重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包括漏洞修补情况、访问控制机制和日志审计功能等。操作系统安全性评估主要检查系统是否及时安装了最新的安全补丁、是否配置了适当的安全策略(如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等)。数据库安全性评估则关注数据库的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审计日志等方面,确保数据库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应用层测评

应用层测评主要针对各类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如Web应用、移动应用等,重点评估身份认证、会话管理、输入验证等方面的安全措施。Web应用安全性评估包括对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请求伪造(CSRF)等常见Web漏洞的检测。移动应用安全性评估则关注应用的数据存储安全、通信安全、权限管理等方面。此外,应用层测评还包括对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机制进行评估,确保采用强身份认证方法(如多因素认证)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四)数据层测评

数据层测评则关注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包括数据加密、备份恢复、数据泄露防护等内容。数据加密评估主要检查敏感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是否得到了适当的加密保护。备份恢复评估则关注数据备份策略的合理性和恢复流程的有效性,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泄露防护评估则涉及对数据访问权限的控制、数据泄露检测机制的部署等方面,防止敏感数据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二、网络安全测评指标设计

(一)技术指标设计

在技术指标方面,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对于漏洞扫描结果,我们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和数量进行量化评分;对于安全配置的合理性,则采用专家评估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漏洞扫描结果的量化评分通常采用CVSS评分系统,根据漏洞的严重性、利用难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分。安全配置的合理性评估则通过专家评审,检查系统配置是否符合安全最佳实践,如是否启用了必要的安全功能、是否正确配置了访问控制策略等。

(二)管理指标设计

在管理指标方面,我们设计了详细的检查表和评分标准,确保测评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比性。管理指标包括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安全事件响应流程等方面。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评估主要检查组织是否制定了全面的安全策略,并确保这些策略得到了有效执行。员工安全意识培训评估则关注组织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安全事件响应流程评估则检查组织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事件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2]。

(三)动态权重机制

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动态权重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安全重点调整各项指标的权重,使测评结果更能反映当前的实际安全状况。例如,在某一时期,如果某类安全威胁(如勒索软件攻击)特别突出,可以相应提高相关指标的权重,确保测评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当前的安全风险。

三、基于测评结果的网络安全管控策略

(一)分层防护体系构建

基于多层次测评结果,本研究提出构建分层网络安全免疫体系的防护策略:网络层部署智能防火墙、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并采用动态网络分段技术,实时感知威胁、自动阻断攻击、遏制威胁扩散;系统层实施零信任访问控制与主动漏洞免疫机制,实现最小权限访问,建立漏洞自修复能力;应用层构建内生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免疫式安全编码框架、智能代码审计、自适应输入过滤,形成应用层攻击自免疫能力;数据层实施全生命周期数据免疫保护,实现数据动态加密与智能备份恢复,确保数据完整性自验证与受损数据自修复,全面提升系统安全免疫力,增强网络抗攻击韧性。

(二)动态风险评估与响应机制

提出动态风险评估与响应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测评,及时发现新的安全威胁和脆弱点,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安全策略。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动态风险评估与响应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定期进行安全测评,识别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威胁。其次,根据测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如修补漏洞、加强防护等。最后,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三)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系统

探讨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系统的构建。通过收集和分析来自各个层次的安全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网络安全态势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这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还可以为安全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的转变[3]。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系统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部署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系统,收集来自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的安全日志和事件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安全威胁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建立预警机制,当检测到潜在的安全威胁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安全团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多层次网络安全测评体系及其管控策略,为提升组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通过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网络安全状况,并基于测评结果实施针对性的管控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测评和管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网络安全与业务连续性管理更好地结合,为组织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

[1]汪伟.基于边缘计算的多层次网络联合入侵检测方法[J].长江信息通信, 2023, 36 (08):101-103+108.

[2]李群,王超,任天宇.基于渗透测试的多层次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方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44(04):372-377.

[3]俞鑫楷,李响,陈云海,等.基于多层次网络空间的实体化建模与描述框架初探 [J].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 23 (02): 206-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