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端机械设计中精密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普科

370322198107090216

引言

高端机械设计以追求极致性能、超高精度和超长寿命为目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精密仪器等领域。这类机械产品的设计参数往往处于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对制造过程的精度控制提出了严苛要求。传统制造技术难以满足其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需求,而精密制造技术通过整合先进加工设备、精密测量手段和智能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材料去除、成形、装配等全过程的精准调控。

一、精密制造技术在高端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1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完成精密机械零件精密成形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为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超精密抛光等加工方式。在航空发动机叶片设计时,利用超精密加工技术进行叶片型面的磨削,可保证叶片型面精度,降低空气的扰动程度,增强发动机推进效率;在精密导轨设计时,利用超精密加工技术对精密导轨进行磨削加工,可将精密导轨表面粗糙度值加工至纳米级,降低导轨与滑块运动副的摩擦系数,提高机械运动的精度。超精密加工技术还能够对曲面进行精密成形,在精密机械装备光学系统反射镜设计中,光学系统表面面形精度可达到纳米级,保证光学系统的成像效果。

1.2 精密成形技术的应用

精密成形技术利用模具 / 工装精准成形,减少后期加工量,提升成形材料利用。高端齿轮设计中精密锻造可直接成形齿轮的齿形,齿面精度可达 IT5 级以上,避免了传统切削加工对齿面性能的损伤,提升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航天航空领域的薄壁构件设计中,精密铸造技术一次成形复杂内腔结构,减少后续焊接等加工工序,降低了焊接等连接带来的精度损失以及应力集中。高温合金零件的设计中,提升零件的高温强度和抗疲劳性,满足高端装备在极端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1.3 精密装配技术的应用

单个零件的加工精度及其配合精度决定了高端机械产品的性能水平。精密装配技术从精确的定位、微量的调整和应力的控制确保了零件间的高精度组合。激光对中技术在精密装配过程中用于精密轴承装配,在装配完成后可保证轴承内、外圈的同轴度精度达到微米级别,降低轴承运转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精密拧紧技术用于机器人关节装配,通过拧紧后控制螺栓的预紧力保证关节的刚度以及关节运动的精度,提高机器人运动的重复精度。精密模块化装配是实现复杂机械系统有效途径,即将高端机械产品划分为一个个精密装配模块,实现整体装配精度的提升。

1.4 精密检测与反馈技术的应用

精密测控是保证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的精度的重要关口,其本身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制造业生产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三坐标测量机可以进行零件的三维尺寸检测,能够测出微米量级的精度,用来作为决定零件合格与否的衡量标准;激光干涉仪可以检测线性位移、角度等位移量,来对机床精度进行标定、补偿,以确保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设备稳定性。在闭环制造系统中,精密测控数据能够被反馈到生产装置当中,并将这股闭环反馈作用转换为“测量 - 分析 - 补偿”的处理过程,在精密丝杠制造过程中,利用在线激光测量系统,控制系统自动进行刀具进给量修正,以保证所生产的丝杠导程精度满足设计精度要求。

二、精密制造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协同性不足

高端机械设计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而精密制造技术的应用往往局限于单一工艺环节,缺乏与设计、材料、检测等环节的深度协同。例如,设计人员对制造工艺的精度极限认识不足,导致设计参数超出实际制造能力;加工工艺与检测技术的衔接不畅,检测数据无法及时指导工艺调整,影响制造精度的持续提升。

2.2 环境与设备制约

精密制造对环境条件要求极高,温度波动、振动、粉尘等因素均会影响加工精度。目前,部分企业的生产环境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恒温、恒湿、防振的专用车间,导致高精度加工难以稳定实现。高端精密制造设备和测量仪器依赖进口,设备维护成本高,备件供应周期长,影响了技术应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3 专业人才匮乏

精密制造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既需掌握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等基础理论,又要熟悉精密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精密测量技术。当前,行业内这类人才数量不足,尤其是能够将设计需求转化为精密制造工艺方案的技术骨干短缺,制约了精密制造技术在高端机械设计中的深度应用。

2.4 成本控制难度大

精密制造技术的设备投入、环境改造和运维成本较高,导致产品制造成本上升。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的高端机械产品,难以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影响了企业应用精密制造技术的积极性。此外,精密制造过程的工艺调试周期长,进一步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研发投入。

三、优化精密制造技术应用的策

3.1 构建协同设计与制造体系

建立设计、制造、检测一体化的协同平台,推动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深度融合。在产品设计阶段引入工艺仿真技术,评估设计方案的可制造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制造精度难题;加强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的沟通,使设计参数与制造能力相匹配。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制造数据,实现加工、装配、检测等环节的协同优化,提升精密制造的系统性和效率。

3.2 提升环境控制与设备自主化水平

加大对精密制造环境的改造投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恒温、恒湿、防振车间,配备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确保加工环境的稳定性。同时,加强高端精密制造设备的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通过预测性维护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增设精密制造相关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才;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在职培训,通过项目实践提升技术人员的实操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加入,打造一支既懂设计又精通精密制造的专业团队。

3.4 优化成本管理与技术创新

通过工艺优化降低制造成本,例如采用模块化设计减少精密零件数量,推广近净成形技术减少材料浪费。加强技术创新,开发低成本精密制造工艺,如基于国产设备的精密加工方案,降低技术应用门槛。对于小批量产品,采用柔性化精密制造系统,提高设备的通用性和快速换产能力,缩短工艺调试周期,降低综合成本。

结论

精密制造技术是高端机械设计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在超精密加工、精密成形、精密装配和检测等环节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其应用面临技术协同不足、环境设备制约、人才匮乏和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构建协同体系、提升设备自主化、加强人才培养和优化成本管理等策略,能够推动精密制造技术在高端机械设计中更高效、更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家华 . 高端机械设计中精密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 [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63(06):142-146.

[2] 张丹莉 , 杜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挑战 [J]. 上海包装 ,2024,(04):21-23.DOI:10.19446/j.cnki.1005-9423.2024.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