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情绪对大学生学业作弊的影响
蒋臻 叶文玲
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00
摘要:为了解自豪情绪对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影响,考察诱发自豪情绪对干预大学生作弊的影响机制,为大学生的作弊干预提供参考。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探究自豪情绪对大学生学业作弊的影响。本研究的自变量为自豪情绪,分为三水平:成就自豪、道德自豪、基线。本研究采用改编自 Lewis(1996)任务成功情境范式和改编自 Hasegawa(2018)的遵守约定范式,对68名大学生进行成就自豪和道德自豪的情绪的诱发。通过电脑版心理测试对被试的学业作弊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结果发现不同自豪情绪条件下的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显著差异。结论为不同自豪情绪对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的影响的差异显著,道德自豪降低了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
关键词:学业作弊;自豪;自我意识情绪;大学生
1 前言
大学时期对人一生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重要影响,而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较为重要的要素是培养诚实品质,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考试作弊风严重影响优良学风的建立和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1],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大学生在学业过程中频发的作弊行为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情绪可以分为初级情绪和次级情绪,前者包括快乐、愤怒、悲伤等情绪,后者包括自豪、内疚、羞愧等自我意识情绪[2]。Tracy和Robins认为,当人们将注意力指向自我,对事件进行内部归因,并对事件结果产生积极的自我表征时,就会产生自豪感[3]。
近年来,有研究者对己有的情绪诱发方法进行变式,并做了新的尝试,主要有如下的几种:情绪短句诱发法、表情图片诱发法、虚拟竞赛法、情景想象任务法[4]。常用的诱发自豪情绪的方法有回忆/想象经历法、虚拟故事情景法和情景实验诱发法。
关于自豪的功能,Bureau 等(2012)的研究表明自豪情绪和个体道德行为(遵守规则)的报告呈正相关[5]。根据自豪的定义来分,可分为成就自豪和道德自豪。两者都能够提升个体的社会标准,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自豪情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鼓励未来符合社会价值或价值标准的行为[6]。道德自豪来自个体的道德行为与品质,其中包含了较大的道德属性。他人称赞对道德自豪的激发作用体现在,他人称赞对我的道德自豪起着肯定与加强的作用,在特定情况下,他人的称赞也是我之道德自豪的唤醒因素[7]。Hasegawa(2018)的研究表明,在遵守约定的过程中体验到道德自豪的个体与不道德行为呈负相关[8]。
学业作弊是指学生为了完成考试或家庭作业而违反学校设定的规则和标准的情况。国外研究发现,近二十多年来,大学生的作弊行为相当普遍。有国外学者将大学中的学业作弊描述为像呼吸一样自然,并称作弊像阅读、写作、数学技能那样,是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术技能[9]。国内关于作弊行为的研究大都是属于考试作弊范围。在国内的以往的研究中,也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性质是一种道德自我欺骗[10]。而德性是影响学业作弊的因素之一,个体将作弊视为道德事件与否,对其作弊态度和行为有显著的影响[11]。也有研究者从个体负性行为的视角出发,将欺诈他人、考试作弊、编造谎言等违背承诺、言而无信的行为统称为“失信行为”[12]。基于该视角,对于失信行为中学业作弊的测量,本研究采用以往研究者的研究中的(实验室)实验法,即选取模拟答题作为测谎任务范式,失信行为的观测指标为个体谎报成绩的程度,间接考察大学生的学业作弊行为。
2 方法
2.1被试
招募了68名黄山学院的学生,其中男生33人、女生35人,成就自豪情绪组有21人,道德自豪情绪组有25人,基线组有22人,被试在实验结束后可获得礼品作为报酬。
2.2设计与程序
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自豪情绪,分为三个水平:成就自豪、道德自豪、基线。因变量为是否发生作弊行为。
首先对被试进行3种条件情绪的诱发,每个任务的先后顺序随机。然后让被试完成电脑版的心理常识测验,待其完成后,告诉被试评分系统突然出现问题,需要被试自己进行批改、算分。最后,主试依照在此之前在电脑中设定好的程序里的被试的真实作答的分数进行对比,验证被试是否作弊。
2.3材料
2.3.1心理常识小测验题目
主试向被试说明实验流程,等被试确认准备完毕后,要求被试完成面前的电脑网页上的心理常识测验[12]。
2.3.2测试任务
(1)成就自豪诱发任务:改编自 Lewis(1996)任务成功情境范式。主试请被试完成拼图任务。主试在一旁观看并用计时器计时,在被试把拼图完全拼好时立刻按下停止按键。主试激动地与被试说;“你真厉害!你是用时最短的,其他同学的用时都没有你用的时间短。”
(2)道德自豪诱发任务:改编自 Hasegawa(2018)的遵守约定范式。主试请被试共同DIY流体熊。然后,主试借故离开片刻并与被试约定:“我出去拿个东西,请等我几分钟,先不要摆弄、涂流体熊,一定要等我回来一起涂,好吗?”主试得到被试的确认后离开。过1分钟左右后,主试进入实验室并夸赞被试:“哇!你真是个守信用的人!其他同学都先自己涂了,只有你遵守了约定。” 通过隐蔽式录像机观察被试是否遵守约定,把没有遵守约定的被试归类到无效被试中。
(3)基线情绪条件:无情绪诱发。
3 结果
采用SPSS 2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2名被试的道德自豪情绪诱发失败,将无效数据剔除。反应数据的均值及标准差如下表所示:
以情绪条件为自变量,以大学生的学业作弊行为为因变量,使用比较平均值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就自豪组的平均值为0.35,标准差为0.11;道德自豪组的平均值为0.05,标准差为0.05;基线组的平均值为0.18,标准差为0.10。成就自豪条件组的均值高于基线条件组(0.35>0.18),道德自豪条件组均值最低。反应数据的F值以及显著性如下表所示:
将是否作弊结果进行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反应结果的方差分析如下,结果显示:F(2,55)=3.245,P=0.047<0.05,表明不同自豪情绪条件下的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显著差异。反应数据的多重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将是否作弊结果进行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的结果进行事后检验,得到多重比较的结果,结果显示:三种自豪情绪条件在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的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进一步事后多重检验可知,作弊行为中成就自豪显著高于道德自豪。成就自豪和基线在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道德自豪和基线在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两种自豪与基线差异不显著,但是根据图1还是可以发现成就自豪>基线>道德自豪。
4 讨论
实验采用任务成功情境范式和遵守约定范式,分析不同自豪情绪条件下的大学生的学业作弊行为是否有显著差异,探讨自豪情绪对大学生学业作弊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基线组,诱发大学生的道德自豪,能降低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的发生次数。这可能是因为道德自豪情绪,作为一种正性自我意识情绪,可以约束被试自身的不道德行为,从而减少了大学生学业作弊的次数。结果还发现,三种自豪情绪条件在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成就自豪在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上显著大于道德自豪,这可能是因为道德自豪包含强烈的道德属性,被认为与个体的道德行为联系紧密,而成就自豪不包含道德属性,对个体道德行为的约束力没有道德自豪那么强[13]。换言之,即便自豪是一种道德情绪,但并不是所有的自豪亚类都能达到较好的道德作用,在今后诱发学生的自豪情绪时应当更多地诱发道德自豪,而非成就自豪。成就自豪和基线在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道德自豪和基线在大学生学业作弊行为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对于情绪有着较好的控制,理智在行为决策中起主要作用,情绪对于其行为的影响作用较小。也可能是被试个体差异的存在影响了情绪诱发的效果,根据郑璞(2012)研究情绪诱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在情绪诱发研究中,被试的个体差异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影响因素。通常,情绪诱发要经历情绪刺激感知、情绪刺激评估和情绪体验这三个过程,而在每一个阶段,被试的个体差异都会左右情绪诱发的最终效果[14]。也就是说,在本实验的进行中,要想诱发自豪情绪,在此之前需要被试具有对情绪刺激的感知的能力,而该能力又因人而异,此外,被试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影响自己情绪的产生、体验和表达的能力,也会影响自豪情绪诱发的有效性。可能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自豪情绪诱发不甚理想,以至于自豪情绪与无情绪诱发的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王维新,张军.大学生作弊行为现象及心理探析[J].科技信息,2009, (21): 6-7.
廖一帆.儿童对真实自豪和自大自豪的理解[D].浙江大学,2021.
Tracy, J. L., & Robins, R. W.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pride: A tale of two facet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07, 92(3): 506-525.
陈忱. 两维度的自豪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6.
Bureau J S, Vallerand R J, Ntoumanis N, et al. On passion and moral behavior in achievement setting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ride[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12, 37(1): 121-133.
陈英和,白柳,李龙凤.道德情绪的特点、发展及其对行为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05):627-636.
高德胜,王迪.道德自豪及其激发原理[J].教育研究,2022, 43 (05): 45-58.
Hasegawa M. Understanding of moral emotions and social exclusion in pre-schoolers and third graders[J].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8, 16(5): 595-610.
姚利民,丁汀.国外对大学生作弊的近期研究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1999(03):68-70.
廖凤林,蒲小波.大学生作弊:是道德自我欺骗吗?[J].心理科学,2011,34(06):1448-1452.
侯晓晖,岑国桢.大学生作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科学,2011,34(06):1441-1447.
王巨.奖励条件下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影响[D].河北大学,2020.
李洋. 自豪情绪对4-5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21.
郑璞,刘聪慧,俞国良.情绪诱发方法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01):45-55.
基金项目:大学生自豪情绪启动对学业作弊的影响:自大自豪与真实自豪特质的调节作用,PX-13522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