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教材内容分析框架构建与实践

作者

袁国强

习水县第五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理念,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确立为高中英语学科育人的四大支柱。[1] 这一变革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碎片化教学模式,转向更具整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大单元教学范式。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编排与素养培育目标的契合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作为全国广泛使用的主流教材之一,其模块化编写体系既蕴含着大单元教学的天然优势,也存在主题关联性不足、素养目标分散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立足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模块特征,尝试构建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材内容分析框架,通过解构模块内部逻辑与跨模块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现状与困境分析

当前高中英语教材分析与大单元教学实践存在三重矛盾,这些矛盾共同构成了素养导向教学转型的现实障碍。首先是教材结构的模块化特征与素养培育的整合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外研版教材采用“Module+Unit”的层级结构(如必修一包含 6 个主题模块,每个模块下设 3 个单元),这种编写方式虽便于知识系统编排,但也导致主题内容相对封闭。以必修二 Module 2“No Drugs”与Module 3“Music”为例,两模块在主题意义上缺乏显性关联,教师若仅按教材顺序教学,易使学生形成碎片化的知识记忆,难以构建跨学科的素养发展网络。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2022 年的教材评价研究显示,外研版教材中仅有 38% 的相邻模块存在明确的主题递进关系。

其次是教材内容的普适性编排与学生素养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核心素养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与实践性,但现有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较为固定。例如选修七 Module 5“Ethnic Culture”虽涉及多元文化主题,但教材提供的阅读文本多为客观介绍性内容,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探究性任务设计。调研显示,大部分教师反映教材中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这种普适性内容与个性化需求的张力,使得大单元教学在差异化实施中面临困境。[3]

最为突出的是传统教材分析方法与素养导向教学需求的脱节。[3] 当前教师常用的教材分析方法仍停留在“知识点梳理”层面,如统计词汇量、语法点分布等量化指标,而对教材中隐含的文化价值、思维训练等素养要素缺乏系统提取方法。以外研版必修三 Module 3“The Violence of Nature”为例,多数教师仅关注自然灾害相关词汇与语法结构,却忽视了文本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意识、“因果关系推理”的思维品质等深层素养要素。这种分析视角的局限,直接导致大单元教学设计沦为知识点的简单拼接,而非素养发展的有机整合。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构建的策略

本研究基于系统论视角,构建“三维九要素”教材内容分析框架,通过主题重构、要素提取和路径设计三个维度的协同运作,实现教材内容的素养化转化。在主题重构维度,重点建立”宏观 - 中观 - 微观”三级主题网络:宏观层面参照《课标》划分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将外研版15 册教材的72 个模块进行归类重组,如将必修三Module 3“TheViolence of Nature”与选修六 Module 6“War and Peace”整合为“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跨模块主题群;中观层面分析模块内部单元间的逻辑关系,以必修五Module 5“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为例,识别出“体育精神—榜样力量—社会责任”的主题递进链;微观层面则细化至语篇内部的主题意义,通过绘制“主题意义树状图”,明确每个语篇在素养发展中的定位。

要素提取维度构建“五维雷达图”分析工具,对应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设计可操作的分析指标:在语言能力维度,开发“语言知识复杂度矩阵”,从词汇深度(如必修一 Module 1“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中情感词汇的语义韵分析)、语法复杂度(如选修八 Module 2“The Renaissance”中的非谓语动词使用频率)、语篇结构(如必修四 Module 4“Great Scientists”的传记文体特征)三个层面进行量化分析;文化意识维度创建“文化触点识别表”,系统梳理显性文化元素(如选修七 Module 5“Ethnic Culture”中的少数民族习俗)与隐性文化价值(如必修二 Module 3“Music”中不同音乐形式承载的文化认同);思维品质维度设计“思维层级标注体系”,将教材活动按“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层级分类,如选修九 Module 2“DNA-the Secret of Life”中的实验设计题可定位为“创造”层级;学习能力维度则关注教材中的元认知策略提示,如必修五 Module 2“A Job Worth Doing”的学习日志模板设计。

路径设计维度创新提出“素养发展进阶路线图”模型,将分析框架与教学实践无缝衔接。该模型包含三个操作步骤:首先通过“逆向设计”确定单元素养目标,如将必修一 Module 2“My New Teachers”的文化意识目标具体化为”跨文化背景下师生沟通方式的比较与反思”;其次依据”五维雷达图”分析结果筛选教材素材,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充(如为选修六 Module 1“Small Talk”补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语用案例);最后设计“输入—内化—输出”的素养发展活动链,以必修四 Module 3“Body Language”为例,构建“观察视频中的非语言行为(输入) $$ 分析文化差异的成因(内化)→设计跨文化交际情境剧(输出)”的活动序列。

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教材内容分析框架构建与实践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模块化结构虽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基础载体,但需通过系统性分析框架实现从”模块集合”到”素养发展链”的转化。研究构建的”三维九要素”分析框架(主题重构、要素提取、路径设计),有效破解了教材结构封闭性、内容普适性与素养培育需求之间的三重矛盾,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

[1] 胡海琦 , 王淼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 海外英语 ,2025(4):158-160.

[2] 邹婕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教师 ,2025(1):80-82.

[3] 胡建青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科教导刊 ,2025(10):155-157.

(本文系遵义市 2023 年市级课题《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英语教学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案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3ZB100。)